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青云路(科举)> 第43章 第四十三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章 第四十三章(1 / 4)

第四十三章

所谓一回生二回熟, 真正到了会试这一日,沈伯文的心境已经与乡试之时不同了。

再次坐在狭窄的号房之中,望着眼前的试卷, 他敛下心神, 将脑海中繁杂的思绪摈除, 专注于题目上, 提笔蘸墨,思考片刻之后,落笔在纸上打起草稿来。

直到写完一道题,沈伯文才后知后觉地发现, 自己今日答起题来竟然十分流畅,花的时间远比平日里花的少, 不似往常那般写写停停, 反而一气呵成,极为痛快。

这个发现不禁让他精神一振, 索性趁着此时思路通畅, 看起下一道题来。

只是如今正值初春,盛京的天气还很冷,他写了一会儿,便觉得手快被冻僵了, 只得放下笔, 在自己带来的小炉子上烤了烤手,看了眼墨汁, 倒是还没到被冻住的程度,稍稍放下心, 往掌心里呵了口气, 又打起精神来继续答题。

会试与乡试一样, 也是一共三场,每场三日。

沈伯文在第一日答了三道题,便停了笔,待用过晚食后,便检查起答好的题目中,有无错字或疏漏之处。

这不检查不要紧,仔细一检查之后,他便皱起了眉头。

原因出在了第二道题上。

题目是这样的——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舎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这道题是从《论语·述而》当中的一段对话中截取而来,相比于院试府试中某些千奇百怪的截搭题,称得上正常甚至是平常了。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的弟子颜渊赞赏之语,看起来是只有他们二人在场的一个场景,但实际上,在场的有三个人,这句话后面也还有两句。

下一句是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路所说的,他对自家老师对颜渊的夸赞表示不满,并道:“子行三军,则谁与?”他认为颜渊只不过一介文弱书生,远不及自己勇猛,怎么称得上这样的评价,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要是您带兵打仗的话,会选择带上谁呢?

然而随后便是孔子驳斥子路的话,大意为:我不与那种莽撞之人为伍,遇事先做谋划才是成功之道。

在一开始答这道题的时候,沈伯文只觉这道题目十分明了,再加上当时思路通畅,当即便按照自己的理解落笔,仅从这一句入手,写出了一篇自己颇为满意的文章。

然而此时再看,却又觉得有些不妥。

对于这类题目,考生们一向都是不怕想得多,只怕想得少,生怕忽略了主考官真正想要考察的意图,恨不得想得周全再周全。

此时沈伯文将这道题看了又看,眉头自方才皱起就没有放下来过,内心陷入了纠结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