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那件世纪婚纱,连法国时尚杂志都认可一二,你说这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做出来的?开玩笑也别太过份!
故此,伊莎贝拉的应对方法就是不去应对,反正《纽约邮报》只有那么一个没有实质证据的内幕消息,除非有录音这类可以立即将她定罪的东西,不过以这个年代的技术而言不太可能。
以伊莎贝拉所知,现代就有很多不露脸的歌手、漫画家和小说家,连性别也不明,女性用男性的笔名或者男性用女性的笔名的情况还算普遍,这取决于他们的受众。
外界对他们的真实身份也不是不好奇,只是相比这个,大家最主要还是关心他们的作品,所以就算不露脸照样能发展得很好。
这个道理放在伊莎贝拉身上也一样的,她只是个做衣服的,不是什么天王巨星,她个人的八卦新闻其实价值不大,希莱尔的价值不在于她这个人,而是在于她的作品,一直以来不是没有人新奇过希莱尔的身份,也有人想挖出她的秘密,只是都在无效的尝试后放弃了。
只要她一直拿出好成绩,人家就不会特别去关注她的身份。
结果这次的风波就这么平息了,大家都认为是《纽约邮报》翻车了,不可思议的同时又无比讽刺,人们——包括女性都不愿意相信一名出色的时装设计师是一名女性这个事实。
用乔丹的原话来说就是:“丹尼丝(她们的一个共同朋友)听见这消息时跟我说,‘如果伊莎贝拉·布朗特真的这么有才华,那母猪都会上树了!’”
……
《纽约邮报》的办公室,两个人在激烈的争论着。
“劳理太太,你该不会是用假消息来敲诈我们吧?你知道这样是犯罪吗?”
“这事千真万确!那天我的确听见了她们的对话!”
“既然如此,我需要你公开站出来指证她,增加事情的可信度。”
“不可能!”尖锐的女声说,“如果我这样做的话,我的工作就要没了!”
“劳理太太,我们愿意多给你一笔额外的费用——”
“不!”劳理太太一口拒绝,就算《纽约邮报》给的钱再多又怎样?都不如一份稳定又待遇好的工作来得安心!
得知希莱尔就是伊莎贝拉·布朗特这事纯粹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