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章 第 75 章(3 / 5)

提问的人的语气充满怀疑。

伊莎贝拉向自己的车走去,途中一直跟记者耍太极,结果直到她上车他们还是没问出任何有用的东西来。

……

伊莎贝拉的第一步是静观其变。

即使这篇报道为她带来了一点麻烦,但外界的反应并没有她想象中激烈。

乔丹和威尔逊夫人不知道从哪里得知的消息,都打来问她这是怎么了,伊莎贝拉对她们的说辞跟对瑞秋她们说的都一样,就是别响应记者的问题。

《纽约邮报》的爆料并没有溅起过多水花的主要原因是,这在大部份人的耳中听起来很荒谬。

——那个二十一岁的漂亮姑娘是希莱尔?拜托,今天又不是愚人节!

读者的反应竟然是嗤之以鼻。

首先,一个如此年轻的女孩能设计和做出那一件件让人赞叹的衣服这事的可信性本来就很低,其次,《纽约邮报》的信誉一向都不太好,是出了名的哗众取宠,也不是没有干过为了取悦读者而不实报道的事情。

所以就算伊莎贝拉不站出来澄清,信的人也不多。

年龄不是主要问题,性别才是,如果说希莱尔的真身其实是一个跟伊莎贝拉年龄相同的男生,也许相信的人会更多,这是一个父权社会,人们倾向相信男人比女人更有能力,而伊莎贝拉又年轻得不可思议,这让她在他人眼中的能力再大打折扣。

就连《纽约邮报》的同行也对它冷嘲热讽,比如同为小报的《纽约每日新闻》就指:“某报纸的销量显然下滑了很多,不然也不会写出这种可笑的报道去吸引人注意。”

伊莎贝拉见机行事,让瑞秋去联络一家报纸和一位时尚评论家,促成两者之间的访问。

那个时尚评论家指:“希莱尔的设计和手工都相当成熟,难以想象是个这么年轻的孩子。如果是真的,那布朗特小姐肯定是百年无一的超级天才。”

这句倒是公道话,因为伊莎贝拉上辈子在二十一岁的时候肯定是做不出这些作品的,她今天的能力也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才磨练出来的。

看见这篇报道,大家瞬间觉得《纽约邮报》的可信度又低了几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