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甲回宫续职方俞是一道去的, 今下上早朝便有个人能一道了,说来倒也是桩美事。
户部的人得知盛甲是方俞的故交老乡,虽说是忙着, 还是很给这位工部侍郎的脸面,很快就领着盛甲去把手续办好快速入职了。
盛甲那头稳当了,年底事情繁杂,方俞也把自己部门的事儿处理妥当。
他是年底升任工部左侍郎的,先时同尚书有些不愉快的往事, 不过那老尚书看方俞德才兼备, 又因着他工部在六部面前很是抬起了头来, 自顾自的把过去的事情给抛之脑后, 对方俞嘘寒问暖的, 很是热情。
方俞也未曾装什么清高,非要把过去的事情死死揣着, 和直系领导关系融洽办事儿也会更容易些。
先时他做郎中只用管理修路事宜,但今做了侍郎就得统管整个工部的事。他先去了一趟长平府,水泥路往南就先只修到长平,预计是在腊月中才能竣工,但道路修建的快,提前了修到长平,而现在才冬月下旬,也就是建造进城快了一二十日。
方俞要让修建队伍往西北转移, 朝西临关修建,眼看现在雪不算大, 能加紧点时间修一些算一些, 冬日路面干的慢, 修建进度也大不如夏秋的速度。为了给修路的徭役和百姓一些鼓舞, 克服困难,方俞着意增添了点工钱。
水泥路主理过后,他便把一应事宜交给了自己信重的元瑞闫去办,都是自己手头上带出来的人,了解放心,办事效率高。
长平府回来后,方俞又去见皇帝报告修路的事宜进度。
“好,早些动工往西北修建,巩固边防朕也好舒心些。曌安的请安折子回来了,如今一去便是大半年,西北的战事却是没有半点进展。”
崇明帝放下折子,微叹了口气:“这事儿也不怪他,西北蛮敌的骑兵精锐着实是难对付,昔年归顺于中原时,军中许多良马便是他们进贡的。如今西北能够僵持未败,也算是再尽力。只是长此以往,终归也不是法子。”
老皇帝收到了楚静非的请安折子,方俞也收到了楚静非的信,大抵也说了西北的局势不容乐观,骑兵难战,倒是又褒奖了他一番,说他修建官道很好,又让皇帝往西北修建,届时战事也多了一些助力。
交通方便了打仗定然是方便更多的,不管是送兵还是押送粮草,都能减少许多在路上消磨的时间,但是这路也不是一下子就能修到的,没有个一年半载的能到西北才怪,说到战事他也是忧愁,不过还得宽慰老人家的心。
“六爷神勇,陛下还得把心放宽一些,待到粮草丰沛,国库充盈,到时候也可往西北多加输送兵马粮草,还怕不能够将蛮夷赶出西北吗。”
老皇帝道:“闲暇之时你便去工部的军事库看看,挑拣一批精兵利器趁着修筑西北的官道给送过去。虽西北也有兵器库,但折子上禀了战事武器消耗大,西北人丁本就伶仃,建造供应不足,还得朝廷协助。”
方俞应声道:“微臣定然会尽快将事情督促办好。”
皇帝点点头:“去吧,太子该来请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