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就是运河的两岸,必须能够承受水流的冲涮,雨水的侵蚀,还有船只通过时带起来的水波对于两边堤坝的拍击。
除此以外,还有人工,物资,后勤,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到,哪里考虑不到,哪里就有可能会出现大问题。
总之,修建运河不是说随便找个地方开挖就行,要考虑的东西太多,要注意的地方也太多,总之换谁来都很头疼——杨二陛下之所以被唱了凉凉,跟京杭大运河过度消耗了国力也不无关系。
现在崇祯皇帝脑袋一拍,就打算开挖一条运河,现实吗?
木骨都束这里的情况就不用说了,除了蛮子就是蛮子,大明想要搞定他们其实很简单。
可是过了木骨都束呢?里面的那些国家都是什么情况?英国东印度公司所提供的资料是否可靠?
那个运河要开挖,那边原有的国家会不会同意?是不是还得再吊民伐罪以征之?
需要征召多少民夫,或者干脆挑明了说,得死多少蛮子苦力才够?有没有这么多的蛮子?后勤和物资能不能跟的上?
还是那句话,杨二陛下前鉴不远,不能让崇祯皇帝这么任性的胡来!
沉吟了半晌之后,来宗道才躬身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运河之事还是缓议为好。
其一,我大明对于彼处的情况所知了了,郑和郑公公七下七洋,却是止步于木骨都束,未曾在此深入。
其二,即便开挖了运河,过了运河之后向西北的航道如何,现在也不太清楚,那些东印度公司的人所提供的海图,可以之为参考,却不能全信。
其三,国力民力的消耗,我大明眼下如何承受?便是连移民以实莫卧儿之事都尚未安排妥当,再开挖运河,微臣以为国力难支,尚请陛下三思?”
崇祯皇帝摸着下巴合计了半晌,才开口道:“许显纯把锦衣卫给派出去打探一下,看看这里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朕忘了在哪本书上面看到过,说是这里原本就有运河,只是已经废弃。
倘若真的已经有过,我大明也不过是重新开挖并且拓宽航道便可,想要支撑这项工程还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民力的问题,不是还有莫卧儿这里的劳工,还有西昆仑的昆仑奴?让他们去挖便好了。”
许显纯躬身应了,来宗道却又接着道:“陛下英明。运河之事少则三五载,多则数十载,期间必然靡费颇多。
以眼下的情况来看,运河之事确实宜缓不宜急,远征英格兰之事也应放缓一些,待运河之事打探清楚之后再做决断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