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就是赵氏,往前倒了一千年,跟赵云搭上了这么半茬儿亲戚,实?在让人哭笑不得——至于松雪道人赵孟頫,可能跟他家关系近点,那就应该是浙江吴兴赵氏。
时下许多达官贵人家,都有这样“天下同姓为一家”的矫情,扒着五服之内的族谱翻找名人还不够,但?凡历史上同姓的伟人,都能借其荣光来给自家戴个高?帽。不光勋贵之家如此,普通书香门第也爱这么借。
唐家脸皮薄,没这些花花噱头,马车上就一个“唐”字,反倒独树一帜起来。
唐荼荼一路上看了十几幅楹联,权当在回忆历史。她头回见?这么多大臣家眷,可惜今天来得早,要是明儿随御驾来,大概能看着更多有趣的。
北门、宝鼎塔、观鹿台、围场……
每过一层关卡,就要验一遍名帖,一一核对名姓,连嬷嬷和婢女都得登记名籍。
一重?一重?关卡进去,这才到了围场南面,这道门卡得最严,对女眷尚算宽松,随扈和马车都被卡在了外头。
朝北边远远望去,那顶明黄大帐已经立起来了,金红二色圆尖顶,周围是宫里娘娘们的营帐,叫一圈一圈的仪卫驻守着,再外头才是皇亲国戚。
皇家大帐被层层包裹在最中间,和这头隔着有一里地,想冲撞也冲撞不了。这下唐夫人放心下来,比来时自在多了。
前后的官眷们都轻车熟路地奔着自家营帐去了,唐家头回来,正不知该往哪儿走,一个眉眼年轻的小吏打着笑脸迎上来,招呼着。
“您几位是仪制司郎中唐大人的家眷吧?”
唐夫人拿捏着语气称是。
那小吏笑得更灿烂了:“小的司务钱守明,夫人少爷小姐且随我来,您家的帐篷是小的亲自看着搭起来的,我给您挑了个好地界,能从这儿一眼望到校场,一点不受遮挡。”
想是爹爹提前吩咐过,礼部这位引官是个九品小吏,客气得过了头,上来就一连串的客套话,直叫唐夫人不知道该怎么应声了。
家里的小举人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礼节与应答无一不妥。
礼部四司以仪制司为首,管的是礼文?、宗封和操办各类大典。每回有大典之前,唐夫人成?天见老爷拿着几大摞礼册搁那儿背。
尤其最近,一连两个月全是大典,唐老爷快要魔怔了,梦里念叨的都是“遣官分告诸庙、社稷、日月、神祇”。
唐夫人简直不堪其扰,耳朵塞棉花都塞成?习惯了,却还是头回有这样被小吏捧着的体验,一时有点受宠若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