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历史军事>世子凶猛> 第十一章 “声名”在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声名”在外(1 / 2)

小船沿着临江津的水面一直向前行走,周围还有其他人也和秦离他们一样,向着临江楼前进着。男女老少形形色色都想目睹这一年一度的临江诗会的盛况,或许是临江津的花景太美,一路上秦离倒是没有感受到过多的注意。

反而小心翼翼坐在船尾的秋儿一双水灵灵的眸子仿佛要将这片景色悉数收入眼中,就像是小女生看到了自己心中喜爱的事物,那表情既可爱又可怜,让秦离觉得有些心疼又想笑。仔细想想也是,若是自己不曾来到这,这般画面对她来说怕是想都未曾想过。

秦离对于这临江津四季花开不断的景象也十分好奇,只不过没有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欣赏上面,因为据他了解景都的气候是属于四季分明的那种,并不可能会有这种奇景,便好奇的开口问道:“兄弟可知这临江津这番奇景如何形成的?”

站在前面撑船的孙小二一听到秦离的问话,减缓了速度,嘿嘿一笑,说道:“上船时候我便看公子面生,这临江津公子莫不是第一次来。”

秦离点了点头,说道:“兄弟可否说来听听。”

“这还得从临江楼开始说起。”孙小二笑了笑,说道。

孙小二在临江已经五六年了,除了自己常年来知道的,也有一些信息来自于乘坐他小船的人的口中,平常并没有什么人可以讲诉,见秦离问起,顿时来了兴头,将撑杆放在船边,换上了划桨,一边向着临江楼划着。

临江楼建立于宣武三年,高有三层,外楼三层,可登高远往东江河,其内楼中又分有二层,一层为宴楼,主要是为诗会开始前人们享用食物的地方,二层为吟诗楼,诗会开始后,那些想要参与的才子便会前往,每作出一首诗词会由武朝礼部文官进行评级,然后送往一楼供人欣赏。

薛公极其爱竹,所以在内楼外种有一片竹林,名为单竹,俗称“苦慈”,最高能长到一米多长。这种竹子竹质细腻,纤维韧性特强,能启成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篾丝,还能编织成似绸、似绢的竹编工艺品。

而在竹林前有一块近两人高的石碑,名为临江碑,由当初武朝龙图阁学士薛璟题字,宣武初年,曾登于临江楼,作下《春花秋雪夜》一词,圣上大赞,后逝世之后,其作春花秋雪夜刻上临江碑上,供世人观赏缅怀。因此临江楼便称为了景都那些文人才子之间交流的聚集地。后慢慢发展成每年一次的景都诗会,又称临江诗会。

后面出过不少佳作,也被传颂,武皇帝赵墨见此情景大喜,说这临江楼是文人圣地,诗词摇篮,便追封龙图阁学士薛璟为璟文公。之后若是临江诗会出现有上等诗词佳作出现,便由礼部文官评级后,会挑选其中最佳的一首交与翰林大学士定夺,若是评为甲字榜首,便可上榜临江碑上。另外朝廷会以放榜的形式张贴于临江楼外,钦赐黄底红字,告知天下人。

而这临江津本来只是一条单纯的水路而已,但是自从那临江楼建成后,这临江津便成了前往临江楼最近的水路,起初倒是还有其他人从其他地方行至临江楼,但是薛璟薛公喜欢这临江津的水路,便吩咐下人于临江津两岸种植花草树木,薛公逝世之后,临江津在某天晚上一夜直接变成此番景象,四季交替皆是美景,无人能解释这般情况,这临江津的四季花景便也成了景都一绝。”

“原来还有这般故事,那还真是神奇。”秦离有些感叹。

因为临江津本就是去往临江楼的近路,即便放缓了速度,也是很快便到了。孙小二将小船停在临江楼船渡边,说道:“公子,临江楼到了。”

孙小二这一套服务下来,倒是很合秦离胃口,畅然笑道:“秋儿,当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