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后天出发的梁帝不知为何,忽然就执意要第二天就启程了。皇后知道后也十分不解,在被问及原因时,梁帝深吸一口气,抖了抖手中的书稿道:“你看看就知道了。”
皇后接过书稿,匆匆扫了一眼,但还是没发觉有哪里值得让梁帝如此激动。
“这剧情,有什么不对吗?”她还以为是自己看的不仔细,又从头看了一遍,但还是没有察觉到任何端倪,就是一段普普通通讲述梅青云痛定思痛,对自己过往几次失败考试的自我反省。
“重要的其实不是剧情,”梁帝这才恍然醒悟,自己竟然忘了把当初在王府上和乔镜见面时的经过告诉皇后,“这本书的作者晏河清,朕也在皇弟府上见过一次。说实话,他给人的观感和书中的梅青云截然不同,一个无心仕途淡泊名利,一个虽郁郁不得志,但却心忧天下。”
梁帝看着皇后仍旧一脸似懂非懂的模样,笃定道:“他既然对大梁的科举如此了解,还能提出这样隐晦却相当有见地的发言,必定是下过一番苦功夫钻研的。这样的人,却说自己无心为官……”他哼了一声,信心满满道,“不过是对朕欲擒故纵的小把戏罢了,亏上次朕还真信了他的谦辞。”
皇后:“…………”
她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说。
但就算看出了皇后的欲言又止,梁帝也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身为一国之君,梁帝身上也是有点叛逆精神在的。对于通过科举考试考上来的官员,他觉得平平无奇,反正这么多年见过的状元都能塞满一屋子了;可对于像乔镜这样嘴上说着不了不了,还身体力行地隐居在乡下的所谓“名士”,他骨子里那种求贤若渴的劲儿,就一下子冒出来了。
乔镜的确没有在书稿中写太多东西,但架不住梁帝脑洞太大,又把自己对书中梅青云这等人才的拳拳爱意寄托在了作者身上,脑补了一堆莫须有的苦衷出来。现在梁帝回想起那天晚上乔镜沉默寡言的模样,都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滤镜,觉得这年轻人说不定还真是块蒙尘的美玉呢。
“朕有预感,”他深沉道,“说不定,将来朕与这晏河清,倒还真能像书里写的那样,成就一番君臣佳话,千古留名。”
皇后看着他,脸上的表情异常复杂。
最终,她还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决定随他去吧。
反正梁帝心血来潮也不只是一两天了,她早该习惯的。
而当梁帝差人去刘家村,通知说他们会提前一日到达时,也就导致了今早乔镜和景星阑的手忙脚乱。
“皇兄当真连御厨和护卫都不带?”景星阑在听完那太监禀报的内容后,大吃一惊,“这……万一出事了怎么办?”
这次来的太监显然是个老道的,闻言笑眯眯地回答道:“王爷放心,陛下自有考虑,您只是明面上看不着那些护卫而已。再者,连大臣们都同意了,不会出什么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