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国见杨阳沉默,也就不说话,等着杨阳开口,等了很久,周卫国也没有等到任何回答,于是叹口气,“算了,回去吧,下次行动,要多考虑一下自己的立场、身份,也要考虑队友,你不是自己一个人,明白吗?”周卫国知道杨阳与汪斯曼的事情,但并不觉得,杨阳是为了汪斯曼才这么做的,因为他觉得,杨阳还是有大局观的。
“是!”
“好了,去休息吧。”
杨阳点头,走出门去。
周卫国叹一声气,这乱世之中,哪儿来的双全之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呢。更何况,一名是保家卫国之士,另一名……
罢了罢了,哪儿来这么多事情,周卫国瞅着纸上的名词,又头疼起来,这才是眼下中国最需要的。对于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们,周卫国只知道那几个出名的,这问题还得丢给刘远看看,然后往组织上报上去,得请组织方面来解决。
然后,周卫国就给刘远发了电报。
刘远接到电报后,也是想了想,党内还是有好一些大师的,比方说前些年归国的高士其等人。还有浙江大学、北平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内还是有好一些巨头的,如今独立师在国内风头正盛,既然这样,应该在后方成立一所相对稳定的研究院才是。
想着,刘远也将想法记录下来,一条一条的列的分明。
一直到天色渐黑,这才写完,没什么感觉,竟写了2个多小时,刘远活动了一下脖子,认真泄露这么久,脖子也受不住。
总结下来,也就是选一个安全的地方,联合国共的力量,将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们都聚集在一起,攻破技术难题,然后将技术运用于实际。至于技术方面,独立师如今现有的技术难题,足够这些人去攻克的。
“来人!”
“是!”
“把这封电报发到天津,让你们师座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让他补一补。”
“是!”
是夜,周卫国接到一封长长的电报,看完后,周卫国也不得不为刘远喝彩,一篇文章洋洋洒洒数千字,一点点的列得清楚无比,就连选址问题,也有几个建议,一是涞阳,涞阳作为独立师最早发家的地方,二是济南,之前涞阳许多基地已经迁到济南,三是延安,也列了各个地方的优缺点。
在山东的好处是,原料运输上十分方便,但是如果在延安,就会十分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