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背篓隔三岔五就去一趟学校,进校门后,他直奔初一(1)班教室。
正是上课时间,他猫着腰,悄悄趴上窗台,向里张望,他在观察陈望春和刘爱雨。
那是语文课,王老师在教《黔之驴》,她领读了两遍,让学生们读,刘爱雨用书堵着脸,望向陈望春的方向;陈望春写了个纸条,揉成团,丢向刘爱雨。
令陈背篓惊讶的是,陈望春丢纸团和刘爱雨接纸团的动作,娴熟准确,显然操练过无数遍,达到了高度的默契。
王老师叫陈望春读课文,陈望春站起来,结结巴巴地:“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陈望春的朗读,感觉是在走一段崎岖陡峭的山道,而且山路上堆满了石头,磕磕碰碰的,他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而他,没有一点羞耻感,还咧着嘴,跟着大伙一起笑。
王老师走下讲台,攥住陈望春的耳朵,咬着牙拧,陈望春龇牙咧嘴,弯下了身子。
王老师是个女的,学生们看菜下碟,故意捣蛋出洋相,尤其是东亮,上语文课时就换到前排,一会放个屁,一会做个鬼脸,教室里没一刻安静。
陈背篓想,要是个男老师就好了,两个耳光甩过去,看谁还扎刺?
陈背篓极为恼火陈望春的表现,抱怨刘爱雨,这个小妖精,上课不是对着小镜子捋她的刘海,就是给陈望春抛媚眼,有她的骚扰,陈望春怎么会安心上课?
陈望春回家后,陈背篓先罗列他上课的种种不规,然后惩罚。
在徐朝阳校长的帮助下,陈背篓制定了详细的奖惩措施,共计四十五条,陈背篓上课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和女学生传递纸条、不能熟练朗读课文,违反了惩罚规定中的第四条、第七条、第八条和第十三条的规定。
院子外面的梨树下,摆放着一条三尺宽六尺长的木案,木案是张屠户卖肉的,他不想用了,在店外面闲放着。
陈背篓看上了,要买,张屠户说卖啥?拿去用吧。
陈背篓给了张屠户一盒兰州烟,扛回了肉案,何采菊问:“要这个干啥?”
陈背篓说:“大用!”
这是陈望春第一次接受惩罚,陈背篓将他拎到肉案前,说:“爬上去。”
陈望春趴在肉案上,按陈背篓的指使,脱下裤子,陈背篓拿出他的家法,那是一个长三尺宽五寸的板子,徐朝阳老师传授他的经验,板子越薄,打上越疼,而且不伤筋不动骨。
陈背篓本来是要打陈望春脊背的,但他看见金钥匙,就改主意了,还是打屁股吧。
啪啪啪,响亮声惊动了何采菊,她看着陈背篓使劲抽打陈望春的屁股,一时有点懵,撵过来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