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明一声令下,满堂鸦雀无声,出了那些亲兵,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端坐大堂上的言明。
一旁的师爷急忙打开手中的折子,再仔细确认一边要审理的案子的经过。
在平阳,师爷都是由本地书院的书生担任。
每个月,平阳都会从书院里选出一位德行高尚,熟明事理的书生在平阳衙门里面担任师爷,辅佐衙门老爷审理案子,处理公务。
当年,言明是在汶阳读的书,但是汶阳惨案时言明侥幸逃了出去,幸免于难,便在平阳书院落脚,最终中了举人,才坐上了平阳的政事主簿,俗称“衙门老爷”。
所以,这个规矩便是言明定的。
因为这样一来,避免的师爷受贿扭曲案件的事情,也能间接扶植自己在平阳未来的势力班子,可谓是一举两得。
那书生查阅过后,确认仔细,便开始忙碌了起来。
书生转头望向了一旁的书簿,使了个眼色,那书簿顿时心领神会,急忙提起笔来。
师爷:“大汉洛中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事。”
师爷:“京城人士徐子墨,携奴婢一人,欲往蜀西而去,过路平阳。”
师爷:“于二十六日晌午十分,遭歹徒五人,围堵曾陈巷口。”
师爷:“索要钱财,图谋不轨,欲行伤天害理之事。”
师爷:“徐子墨当街反驳争斗,后训练亲兵到场,终一死四伤。”
师爷:“案件诸由,疑点未破,故二十七日辰时审理,后交由平阳王府批阅处置。”
师爷念完,衙门外面的百姓也算是简单了解了经过,这才算是公开庭审。
言明端坐大堂,神色威严,注视着台下的徐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