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鸣帝将何似飞的这份答卷只看了一眼, 就将其放下。
这下不仅仅是曹大学士心头一跳,就连旁边一直很温和、不怎么喜欢表达自己喜好和想法的孔大学士也愣了愣。
——怎么,这是陛下不喜欢他们众人所裁决出的第一?
可这份答卷简直是从各方面都碾压其他答卷。
不仅是字迹、文采方面的绝艳, 其内容深度更有细究的价值。
可此刻,他们暂时无权置喙——大臣们的权利只在读卷。前十名,都得由陛下亲自裁决。
就像是之前会试, 虽然是三位大学士出题, 但陛下可以要求他们每人出哪种类型的题目。最后甚至因为三位大学士不同意,皇帝就推迟会试考试。
最后,臣子们实在没办法, 只能按照皇帝的要求出题。
唐大学士想了许久的算科题目,结果会试时一道都不让他出,差点当空一口凌霄血喷出。
成鸣帝许是见他面色极为难看, 想到这位大学士平日里从不拉帮结派, 不做任何扰乱政权之事,唯一拉拢的还只是那些精通算科的人才——可这些人才一半在工部, 一半在书肆, 书肆里的都没实权, 工部的……其实也没啥权力。
总的来说,这群人都没什么威胁。
这才是专心为了朝廷发展而潜心钻研,不惜奉献自己一生的真正的人才。
成鸣帝心想, 虽说吃了上回恩科会试和殿试的亏,给了其他人拉帮结派的机会, 但唐大学士是一点也没有拉帮结派意向的,他拉拢的那群人今儿造个船, 明儿造个屋子, 实在都是能干且不胡闹的人。要不, 就给他一个招门生的机会吧。
于是,这就有了最后一道不计分的算科题。
因为只有一道,还是不计分,唐大学士也懒得跟考生们虚与委蛇,照顾他们那幼小的心灵。故此,唐大学士直接将自己闲暇时做了大概有好几次的算科题放到了考试中——反正会试考九日,这群考生中要是出个真有本事的,当然能将其写出来的。
随后,一语成谶,果然只出来了一个真的有本事的。
成鸣帝对整个朝廷的掌控程度比先帝要入微许多,他自己心里不喜欢总是教大学士们问题的先帝,自己总是有别的想法,虽说面子上还能装一装,但这都两年多了,诸位大学士们自然能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