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袁太妃类似于被打入冷宫, 这给景王殿下的赐婚蒙上了一点阴影,很多人家都不好亲自上门恭贺, 只有方家的姻亲们, 算是名正言顺的出入不成问题。
因为他们的身份都不够高,达不到太后与太妃那样的层级,反而不需要忌讳。
方家正好借着方婉的事,把家里适龄的两个哥儿三个姐儿的亲事都基本订下了, 喜事算得上一件接一件。
同时, 齐郡王巡查河道, 又因夏讯, 有些地方决堤了, 圣上批复命他就地筹款赈灾,安抚民众, 安排流民, 是以到现在,已经进了九月了还没回京来, 方婉听说, 当地士绅纷纷开仓设粥棚, 又乐捐银钱,赈灾一事进展的非常顺利。
这大约是因为三殿下奉命查叶正成一案, 齐郡王感觉到了危机吧。
皇上没有嫡子,懿仁皇后虽然生了两个儿子, 都没养大, 第一个本该是大殿下, 却还没序齿就没了,是以才有现在的大殿下齐郡王,第二个是二殿下,在八岁的时候没的。
既然底下的儿子们都不占嫡,那贤字就很要紧了,三殿下旧年刚刚赐婚开府,今年就巡查四郡,并奉命查这样的大案,很自然的让齐郡王以及群臣都看出了皇上的意思,既然都是儿子,自然个个都要有差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看谁有本事坐到那个位子上去。
今年四殿下、五殿下都赐了婚,宫外也在督建王府了,想必很快也有差使要给他们了,京城就要更加不安宁了。
齐郡王府当时把方家召进京来,自己反而奉命出京去了,方家等得,可颜侧妃等不得了,九月初五,颜侧妃产下一子,母子平安。
这是皇上的第一个孙子,皇室顿时喜洋洋的起来,不管是真心欢喜的,还是不真心欢喜的,面儿上也都欢喜的很,宫里的徐淑妃那自然是真心欢喜的那个,连忙去小佛堂给菩萨上了一注香,出来又吩咐拿东西赏颜侧妃。
当然也没落下齐郡王妃。
旁边微微躬着身听着的伺候姑姑,把徐淑妃吩咐的东西都复述了一遍,见淑妃娘娘没有别的吩咐了,犹豫了一下才提醒道:“方家那边,是不是也该赏东西去?”
“我怎么就忘了他们!”徐淑妃立刻就笑道:“那可是功臣,必是该赏的,你把上月老大送进来的新花样颜色的缎子拣四匹,加四盒香料,四盒茶叶,两套文房四宝,还有笔锭如意的金锞子一盒子,赏方家。”
九月中就要开秋闱了,徐淑妃也不知道方家有没有人要下场,总之先送上,不至于失礼就是了。
徐淑妃吩咐完了送礼的事,又笑道:“给老大写封信去,叫他安心办差,他府里的事,我自会替他照应着,不必忧心家里,也不必惦记我。只要实心办差替皇上分忧,就是他的孝心了。”
自有伺候笔墨的人上去写信了,徐淑妃出身不高,家里也没要姑娘读书,一手针线倒是做的极好,开始在潜邸伺候,还常要做些针线,后来皇上登基,她自也进了宫,有那造化做了宫中主位后就没了用武之地,反是学了些字,认得不少,只是写信还不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