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西,剧本和小说在发表前,都需要率先录入校内app。
这样既能记录作品创建与完成时间,以便能在将来学生需要时提供证明,又方便大家互相了解与认识,筛查并票选出自己所喜欢的故事,在每个学期末,都会有一名人气王成立特殊项目小组。
夏绫枳,就是过去两期的人气王。
“早期没有这个app时,学生需要自己来证明完成时间,这就非常麻烦,最常见的做法,是先将作品完成,打印出来,一式两份,其中一份自己保存,另一份送去邮局邮寄给自己。”
“由于邮局在寄出时会盖日期章,所以只要不拆开,就能证明文件是在哪天被寄出,随后和先前打印的那份保存在一起,有需要时再拿出来当做证明,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做法,但有不少老派作者仍然保持着这样的习惯。”
“这主要起源自一个多年前的笑话。”
出版界有这么一个笑话。
说是当年有个小透明作者,写的很好,但因为是新人,还未对外发表过,所以没有任何名气,经常被图书公司欺压。
图书公司不想用没名气的新人,却又放不下她那精彩的设定,就把那些设定拿去给名作者,重新编排了写。
这样既能有好的故事设定,又能够名作者的加持,图书公司往往能赚好大一笔。
但在经历了三四次这种情况后,这位小透明作者终于不堪忍受这吃人的现状。
她不确定这是否是她的过度妄想,于是在自我否定与怀疑被害中来回挣扎,终于,在某次遭到朋友的嘲笑后,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即便业内禁忌一稿多投,但是这位作者还是将同一篇稿子,同时投了两家不同的图书公司。
果不其然,两个月后她收到了退稿信,但又过半年,出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事件——
两家在业内赫赫有名的图书公司,在同一个时期推出了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的书。
两位大神作者的粉丝开始互相掐架,非要说对方抄袭了自家的梗,直到这位小透明作者跳了出来,拿出自己保存的许多证据,这才证实了故事的来源。
此事在当年轰动一时,几乎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坊间笑谈。
现在,她又得回到那个不够公平的世界中去了。
夏绫枳叹了口气:“桐西这学期的人气投票,我怕是指望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