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的眼底流露出些许笑意。
昌平侯夫人以为,程氏出身贫寒,必然底气不足,怕自己在这等场合出差池,使得侯府蒙羞。故而一说之下,定羞愧难当,坐立不安。
谁想大错特错了。
程氏为人沉默,不是伶俐之人,却从不怕事。
但昌平侯夫人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柳氏不得不深思一层。
“程氏是第一次听吧?”昌平侯夫人亲切地提醒,“过耳便罢了,真听了,移了性情可不美。”
程丹若也很意外,居然真的点名啊。
她立即起身,恭顺道:“夫人说得有理。”又走到柳氏身边,请示说,“母亲,可要换一折戏?”
柳氏端起茶盏,略微沾唇,却不答话。
程丹若笑说:“左右《还魂梦》是传世之作,家家班子唱,人人都爱听,今日听不着,改明儿再听就是了,主随客便么。”
“你呀。”柳氏笑了,故作无奈地摇摇头,对昌平侯夫人说,“月初才在你家听了《浣纱记》,还以为你爱听老戏呢。也罢,主随客便,将戏本子拿来,你点一折。”
又同众人说,“你们别说我厚此薄彼,她若不能点得让大家满意,咱们罚她三杯酒。”
“好极。”宁顺侯夫人看热闹不嫌事大,拍手称道。
昌平侯夫人不动声色,将折子递给一旁的安国公夫人,笑道:“您年岁最长,请您点吧。”
安国公夫人有意和稀泥,接过来,随便点了一出:“我年纪大了,新戏费神,就《邯郸记》吧。”
廊下伺候的婆子,赶忙叫人去通知戏班换戏,台上略微乱了片刻,这才重新唱了起来。
程丹若眼看爱听的戏没了,干脆起身,执壶为长辈添酒。又拦住端酒的丫鬟,检查女孩子们喝的果酒,摸过温度,确认是热的才让端过去。
外头开始下雪了。
她走到屋外,见水阁旁边的侧廊里站满了人,都是等主子传唤的丫头婆子,里面地方小,这么多桌摆开来,实在站不下伺候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