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轮胎,除了贵一点,没有任何的毛病,尤其适应月球的环境。
履带式车辆,通过性能虽然更好,但是速度确实有点慢,这种轮式车辆,哪怕载重能力稍差,但是减震能力强,最适合运送这种压力罐了。
杨青看着下面的机器人,沉默地工作着,从蒸馏器里面出来,蒸馏后的杂质,被压缩成了一米见方的块状物,冒着热气,被堆放在一侧的堆场上面。
这些东西,并不是废弃物,而是进行下一步深加工的原料。
杨青他们选择降落的这个地方,并没有明显的矿藏,或者说没有那种一眼就能看到的矿物。
毕竟就算把米国那几次登录都加上,人类登上月球的次数,也没到十次,三十八万公里的遥远路途,月球卫星都是多用途的,根本不可能专门勘测月球的矿藏。
并且月壤里面,各种矿产的含量,就已经足够人类几十年的开发了,如果不是出了杨青这样的怪胎,恐怕人类的第一座月球基地,至少还要二十年。
很快,旁边的方形物,就被堆积成了小山,袅袅的热气,从上面升起,应该是里面残留的水蒸气,正在蒸发。
常压环境下,终究不能把月壤里面的水分完全榨干,一旦进入了真空,尚未冷却的方块表面,水分就自动飞了出来。
按下开关,杨青的任务就已经结束了,设备几乎完全是自动化运行,根本就不需要外人的参与。
设备的易损部位,就是粉碎月壤的那一部分了。
月壤中,铁含量很高,甚至因为月球的环境,还有很多的单质铁存在,这些都是难以粉碎的成分。
也幸好这些金属单质,在进入粉碎机之前,都会经过一次的分拣,被事先分离了出去。
所以在这短短几分钟的功夫,机器的旁边,已经分离出一堆单质或是铁含量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铁矿石了。
看来要不了多久,就可以使用熔炉,提炼一部分的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