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原材料储备情况,
里面有硅晶圆的型号数量,还有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等等的含量,以及银互联的银离子溶剂储存状况等等一系列,让人有些眼花缭乱的数据。
杨青把这些数据一一确认,数据才开始继续流淌,一直来到最后。
最后片屏幕上显示的是,储备情况正常,
请输入生产芯片的型号,数量。
然后,光标就停在了型号后面,目前就只有一个选项,杨青也没有选择,就在新蓝一号上面点了一下。
数量杨青直接输入了一个一,代表着光刻一块八英寸硅晶圆。
屏幕上的字迹隐去,出现了光刻机内部的情况。
其实使用了不可见光的深紫外准分子激光,在这里完全看不出光刻机是如何工作的,大家在这里,看得就是一个寂寞。
不过具体步骤还是能看清楚的,晶圆被推到工作台上,由于原材料已经抛过光,杨青就直接忽略了这一步,干燥过后,就开始了光刻胶的旋涂。
旋涂之后,就开始了光刻,经过多次多方位的曝光,才进入了下面的流程。
到这时候,就已经完全不可见了,再次见到的时候,已经是在生产线的尽头,封装完毕的芯片了。
整个车间里面,一共三十六人,就听着光刻线里面,发出来的微微声响和振动,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一直听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等到后面,芯片都被推了了出来。
“这就是新蓝一号!”
杨青拿着一颗芯片,给徐海递了过来。
徐海有些激动地拿过芯片,翻来覆去地仔细看着。
新蓝一号的上面的标识很简单,就写着新蓝一号的名字,主频,还有生产日期。
“徐总,你先去测试一下吧。”杨青在一边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