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压力表的数值就从三十个大气压,降到了一个标准大气压,也就是压力表零的位置。
白灵的头转了回来,盯着杨青,等待他的下一步指示。
杨青坐在那里,对她点点头,白灵急忙拿出专用的扳手,开始拆卸起反应釜盖子上的螺栓来。
这样的高压反应釜,在出厂前,肯定要经过加压测试,并且所有的操作都有严格的标准,不然出现密封不严,罐体破裂等事故,厂家都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所以这些螺栓已经经过了一定的压力考验,出现了轻微的变形,白灵往下拧螺丝的时候,并没有出现因为压力过大,导致螺丝变形难以拆卸的问题。
很快,几个螺栓已经被白灵卸了下来,拿一个撬棍一别,盖子就被轻松撬了下来。
接下来没用杨青吩咐,她拿着一根长长的镊子,前面包着柔软的橡胶,朝着罐子里面伸去。
此时罐体里面的液体早就回复了平静,透明的溶液在光导纤维的照射下,反射着粼粼的波光,源晶比水沉,就落在罐体的地步,看得清清楚楚。
白灵拿着大镊子,直接就把源晶从里面捞了出来。
才把源晶提离水面,上面沾着的液体,就在一瞬间脱离了源晶的表面,原来氯化钠液体,并不能浸润源晶。
这也算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了,以水为溶剂兼反应物生成的源晶,竟然不被谁浸润。
把源晶放在木质桌面上,在实验室灯光的照射下,源晶闪着油亮的光泽,就像是已经在手里盘了许多年的羊脂玉。
源晶的剖面,大体呈正六边形,拿出来的这一块源晶,才只长出来一个大概,刚刚显现出正六面体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