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徐庶愣了神,荀彧挥了挥手,在他眼前晃了晃。
“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徐庶摇了摇头,坦率的说道:“我不知道!”
“此番无论庶怎么做,结果都不会太好!”
荀彧点了点头,说道:“是啊,若是元直劝降成功,刘玄德因此降了,使得主公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襄阳,你自是大功一件,主公也不会吝惜赏赐。”
“但是...”
“劝降成功之后,主公要是杀了刘备,以他的仁义之名,元直怕不是要被世人唾弃,再无翻身之日,届时恐怕只能依附于主公了。”
“那时不知元直要如何自处?”
“这倒也罢了,终究算是保全了性命,但是若刘备知晓元直是来劝降的,届时一怒之下...”
“将元直用来祭旗...”
徐庶摇了摇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说道:“玄德公仁义,却是做不出这等事儿,最重要的是,我信孔明!”
荀彧也干了他杯中的酒,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而今两军交战,士气几乎已经到了最低点,曹公为何提前发饷?为何允诺不封刀?便是为了振奋士气罢了。”
“派你去劝降,估计也有削弱守军士气的意思,若是刘备不接见你还好,若是接见你,他手下那帮将士怎么想?”
“这...”
听到荀彧的分析,徐庶也愣了,他倒是没想到这一层。
“所以刘备最好的选择就是,不见你,逼你原路返回。”
“那...”
“我且问你!”
“你若是无功而返...”
“若曹公真有杀你之心,此番你可算违抗军令?”
“可算临阵脱逃?”
“莫要管理由有多牵强,曹公想杀你,不会在乎理由是什么,只要对外有个交代就行!”
“届时你又当如何?”
徐庶仔细揣摩着荀彧的说辞,似乎...
不管从任何角度,自己都没法幸免。
徐庶没有回答荀彧,反而反问道:“你为何对庶说这些?”
“姑且不论私交,彧同样也是颍川人!”
徐庶亲自给荀彧斟满一杯酒,而后也给自己的酒杯满上了。
“文若此情,庶记下了!”
“不过你若是问庶要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