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简单明了,李匀苏直接说道着不知,实诚不已。
王阳慧听之,一脸笑容:“诶,不知道才是对的,你仔细想想看,坐井观天者,何来真知?”
李匀苏歪着头,问道:“师公的意思是,我没有经验?”
“不错。”
没想到这孩子现学现用的本事也不错,这让王阳慧更是惊喜有加,随即解释道:
“这世间人们的行为都有一果,而这也叫做经验,例如先生传授知识,实则就是传授经验,例如一回生二回熟,说的也是经验,经验无处不在,而我今天要同你讲的,便是这其中的道理。”
你且好生听到。
“我们的出生是无法更改的天理,这老天要你今天生,你就得今天生,老天要你明天也得等一等,那你就得等,一切道理缘由皆来自于天。你看看那边的妇人,她现在弯腰忙碌着的,是为明天种子结果做着准备,但天意如何,却并不会今日就得知。”
“细细想来,播种是人为,但下雨则在于天,很多事情我们只能做一半人事,看一半天命,我们并不能主宰一切,但倘若人有了经验,便可以观着天色行事,无雨时便挑水撒水,无肥时则松土施肥,这叫逆天为之,也叫种田道理。”
王阳慧指了指那远处的妇人,如是说道。
李匀苏在一旁默默听着,不自觉说着:“种田的道理。”
见李匀苏还有点不明白,王阳慧又说道:“稍简之,人有了经历,才会有结果,你如今在这小小的青鱼村里,自然也能学会道理,但终归浅薄,人可不能坐井观天,坐地论道,这空谈误学,得亲眼去看看才行。”
原来,还是在说着离开的话,李匀苏暗自叹气,这打小就生活的地方,离开真的是最好的选择么?
那村里的对自己疼爱有加的爷爷们,凡是看见自己,都会把自家的好东西拿出来给予,那几个冒冒失失的如己一般大小的孩童,也成为了这些年里上山下水的好玩伴,若要说道理,亲情,友情,恩情,难道就不是道理吗?李匀苏不明白,自然心存疑虑。
而王阳慧看着那眉头皱起,一脸疑虑的李匀苏,选择了视而不见,自顾又说道:“这世间之大,是是非非太多了,若只是止步眼前,那么就如平常人无异,匀苏,你得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我的需要?”
李匀苏不禁想到,同先生学习了这么久的道理,自己需要的,好像也只是能成为一个像先生那般博学的人。
“我想如先生那般,知晓万物道理。”
李匀苏坚定的回答着,一字一句,都显得那么的自信和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