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一时鸡飞狗跳,山雨欲来,城内许多官员、盐商,都不免兔死狐悲之感,人心惶惶。
可扬州知府林永年却跟本,不理会扬州会一众官员的求见,甚至白龙军封锁了扬州城,许进不许出,使得消息根本传不出去。
不过,纸是包不住火的,李子霄在扬州行动的第三天,消息终于传出去了,半天后便传到了金陵。
现任南直隶巡抚鲁元庆立即起草奏折,将李子霄的暴行,上报朝廷,一日之后,朝廷震动。
崇祯一开始得到这个消息后,更是气的直接摔了杯子,立即召集手下大臣开会,商讨李子霄这件事。
朝中大臣对于李子霄在扬州的所在所为,都十分气愤,但在如此处理这件事上,却出现了分歧。
以陈新甲为首的一批官员,认为必须严惩李子霄,李子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目无法纪,形同造反。
但以首辅薛国观为首的官员,则认为不可这么鲁莽,李子霄毕竟是执印的镇国将军,手下拥兵数万,岂能轻易定罪。
他们建议崇祯派人到扬州,调查清楚情况,并且向李子霄询问,再做判断,最后崇祯采用了首辅薛国观的建议。
而崇祯还没派人到扬州质问李子霄,李子霄派人到京城送奏折的人,就到了京城。
当崇祯看着李子霄奏折上,讲述的万家和这些盐商这些年,犯下的罪行,已经他编造出的他们勾结倭寇的罪行,更是让崇祯一阵火大。
气的崇祯又摔了好几个杯子,这次他不再骂李子霄了,而是骂万洪生这些乱臣贼子,辜负他的厚望,骂那些盐商是国家蛀虫。
接下来,崇祯甚至决口不再提,惩治李子霄的事情,就连此时身在京城的那位万家老爷子的求见,崇祯也直接拒见。
一时间,李子霄在扬州闹得风风火火,从扬州官员发起的一份份弹劾奏折,都堆满了崇祯的书桌。
就连朝中很多大臣,在那位万老爷子连日的走动下,也纷纷上书弹劾李子霄,可面对这些弹劾奏折,崇祯全都留中不发。
甚至于,在皇宫内有消息传出,那位曲妃去找崇祯哭诉,竟然直接被崇祯赶走了。
一时间,朝中那些大臣也摸不清,崇祯对李子霄这次在扬州的行动,到底是什么态度。
很多人便很聪明的不再发言,而是观望起来。
不少大臣甚至认为,这次李子霄在扬州的行动,乃是出自崇祯的授意呢,这让他们就更不敢妄自发言了。
其实,造出崇祯对李子霄在扬州的行动,保持这种不管不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