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的第一反应,全都是难以置信,无不张大着嘴巴惊讶不已。
半晌后,郑恺忍不住确认道:“崔兄、卢兄,你们确定刚刚的分析没有问题?”
“若朝廷出版每本书的成本在十贯钱的话,那么他们每一本书至少亏五贯钱。”
“我可是听说,杨氏启蒙学和杨氏算学以及部分纸笔墨,都是由哪位侯爷生产。”
“若说皇帝是为了让寒门崛起,以达到制衡我们世家的目的,那忠义侯做这样的赔本买卖,到底在图什么?”
崔永辉冷笑着说道:“杨帆那小子小小年纪就成为礼部尚书,还不是拍皇帝的马屁来的。”
“虽然这次赔钱,但杨帆能够获取好名声,这简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何况,杨帆有骏扬坊这个下金蛋的母鸡在,赔些钱又算什么,不仅能得到李二的赞赏,还能获取好名声,简直是一举两得!”
“而李二之所以这么做,肯定是因为我们提高了科举用书以及纸笔墨砚的价格,让哪些泥腿子买不起。”
“为了能让科举改革的顺利进行,才不惜赔钱也要降低书籍以及纸笔墨砚的价格。”
听完崔永辉的分析,众人恍然大悟般点了点头。
其实倒也不是崔永辉比其他人聪明,主要是崔永辉本身都是经营这些学习用品的,他最清楚书籍和纸笔墨砚的成本。
另外,众人也知道崔家与杨帆的纠葛,可以说,崔家是最了解杨帆的。
毕竟,杨帆作为崔家的敌人,崔永辉当然会下大力气去揣摩和分析。
说起来,能成为崔家的年轻一代代表,崔永辉绝对不是一个傻子。
可他确实被杨帆放出的烟雾弹给迷惑了。
郑恺沉吟了好一会儿,不由迟疑地问道:“若书籍的成本这么高,朝廷为何不把书籍印制得差一些,
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也能少赔一点钱进去,当然,纸笔墨砚也是同样的道理。”
此时,王伦笑着解释:“其实,这一点倒是好理解,朝廷刊印的科举用书,若是比咱们印制的差上很多的话,怕是天下所有的读书人都要笑话李二。”
“为了朝廷的颜面,为了获取读书人的支持,李二也唯有打碎牙齿往下咽,谁让他擅自修改科举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