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大宋最强女婿> 第一百零六章 升官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六章 升官了(2 / 3)

可赵桓显然也不想重蹈覆辙,将皇位让给老爹,因此为防止徽宗复位,他也开始动上了手脚。

看看吧,父子之间相互斗法,这大宋朝廷还有好吗?

他们这里斗着法,朝堂上也就一塌糊涂。此时用乌烟瘴气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庙堂之上觉得宋金和谈以后,大宋百姓们安居乐业也是指日可待了!这是谁的功劳?肯定是官家和他们主和派的功劳啊!

当下,在白时中、耿南仲之流的主和派立即大肆邀欢。

当然,有歌功颂德的,就有背黑锅的。李纲这一次没有揣摩好圣意,因此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随着宋金和议结束,十月末,朝廷在河东、河北设宣抚使司衙门,李纲罢相,转任河东,就任河东、河北宣抚使。

是啊,当这命令从中枢传出来以后,同时朝廷也对内外解释了一下。

河北、河东乃是朝廷北之门户,三军之司命,生灵之寿脉。因此,代替中央在河东、河北行使节制大权的安抚制置使作用显得愈益重要。

大宋的宣抚使地位相当于执政大臣,或由执政大臣担任。最初的职责是巡视地方、存问官吏百姓,而在北宋末年逐渐的演变为一路或数路的军事统帅。

宋朝官制,宣抚使大于招讨使,招讨使又在制置使之上,宣抚使司衙门也可以直接认定为封疆大吏。

以前老腌贼坐镇太原,行使宣抚权力,现在遍观整个朝廷,谁还能担当如此重任?

估计满朝文武都挑不出五个人来,就算是天子近臣的耿南仲也没有这个资格。

话说蔡京绝对可以,但其人年纪偏大,这个时候来河东,估计没等到达就得死在半道上。因此,李纲此时去河东赴任,完全解释得通嘛。

有人问了,为什么不去河北就任呢?原因很简单,河北现在都在人家金人的脚下,去那干嘛?

只是这里面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有宋一朝,但凡执政大臣远离中枢以后,均没有再回朝的可能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