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的酩酊大醉的李煜,遥指天空:“朕的所作所为,在播主眼里都是那么的可笑,都是不识时务的表现吗?难道要朕和那没骨气的陈叔宝一样,直接投降吗?”
随他一起来到汴梁的歌姬劝说道:“大王,隔墙有耳,慎言,慎言啊!”
“慎言?”
李煜指着天空中的上弦月,涕泪横流:“你们看,这汴梁的月色与建康的月色,孰美?张九龄有诗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要本王说,都是扯淡!”
李煜手持巨觞,灌下了满满一大口,朗声吟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歌姬再劝:“大王,切莫追思往事、怀念故国啊!这官家,可不比从前的官家啊!”
此时,宋太祖赵匡胤已故去三年多,赵光义的人品也实在是不怎么滴。这要是传到赵光义耳朵里,只怕祸福难测!
“有什么难测的?千古艰难唯一死!”
不知是酒劲上头,还是厌倦了仰人鼻息的生活,李煜不仅没有收声,反而大喊道:“速速吟唱此曲!用南音,用咱们的家乡话唱!本王就是要让人知道,朕思念故国了,咋的?”
“是,大王!”
歌姬们含着泪,重重地答应了一声,开始卖力地吟唱起来。
一时间,小楼传出阵阵南音,响彻汴梁!
连这么一首表现一个亡国之君无尽哀愁的怨曲,竟然也隐隐透出几分慷慨激昂来。
这么大的动静,想不惊动别人都难。
更何况,李煜似乎压根儿就没考虑是不是扰民了,是不是会让本来就看他不顺眼的赵光义更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