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仔住的唐楼就是这种情况,明面上就有他养的小蜜阿妹当包租婆,三层唐楼就分租出去,他自己住楼顶。</p>
即是屋顶天台搭建的一间屋,还整得似模似样的在天台养了不少花苗,但谁都知里面就是安装了时下空调</p>
南方多雨又多台风的,肯定不适合居住,但这位就天生没有安全感,不管在哪儿就喜欢多找个逃跑的退路出来。</p>
大头仔现在住的唐楼天台就可以在关键时刻退到其他人家屋顶跑走,这也是徐长青最欣赏对方的一点。</p>
居安思危的道理谁都懂,却不是人人都能一辈子持之以恒地实事求干得出来,这位就连到老了还不忘这一点。</p>
记忆中他跑到海外了,她有此经过当地时应邀去他家做客,这位所居的别墅就在海边还就处处是退路。</p>
收敛起胡思乱想的心绪,到这栋三层楼的唐楼前面,徐长青就按记忆的带沈卫民从走近挨着楼梯口的一间底铺。</p>
这间底铺就是一个港城这边很寻常的士多店,说白了就是一个小间小卖部,老板娘就是“包租婆”黄幺妹,人称阿妹。</p>
当然,人家一个二十几的少妇有大名,就是街坊喊着喊着连大名儿都没人提起,渐渐的“阿妹”这小名儿成代表。</p>
徐长青没想找人家算旧账的意思,何况此时那娘们都不在店里,她给活计递封信报了个名,再要求见大头仔。</p>
要是不以老乡名义递信拜访的话,不用等人家小伙计跑上楼,大头仔第一时间就能一准从隔壁楼梯溜走。</p>
上楼梯,几乎只能容一人穿过的楼梯就如印象中又高又峭,加上各家各户还关着门,楼梯间采光就不是很好。</p>
好不容易到了天台,沈卫民就见一个看来在三十年龄上下的光头彪壮男人就露出精壮的胸肌从房间里走出来。</p>
再看一脸淡然二话不说就走到天台桌椅旁,将拎着的袋子随手扔到桌上就一屁股坐到一张藤椅上的徐长青</p>
是了。</p>
这才是长卿。</p>
能不开口则不开口,想她先打个招呼,再寒暄几句进入正题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徐爷当年就这德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