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汽车把他带到了一栋大楼前面,门楣上一行德语字,她只认识语言培训中心这个字母,两个字母只是缩写,当中还有好些字母呢。这时候才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一个月的时间学得天昏地暗,真正到了国外还没有扫盲。
接待她的是个头发都花白的大妈,用德语询问了几句,比较简单。她流利得体的回答了,得到了赞扬,问她学了多长时间德语?听说只学了一个月,女人很惊奇:“这么短的时间,你的语言这么流利,发音也很标准,跟谁学的呀?”
“我在大学学的,是外教老师亲自指导的。”她说的很自豪,没有说自己魔鬼式的训练,而且葵花宝典就是一本汉斯送的《日常德语》,她几乎倒背如流。
女人赞许地点点头,发给她1000马克,说这是一个月的生活费,要节省着用,如果到饭店吃饭,奢侈一下只够吃两餐。
刘苏悠悠开始惊到了,以为1000块钱对于吃饭来说,是天文数字,毕竟,在京城刘总的朋友那里,也只换到8000马克,还叮嘱她要省着点用。
大妈告诉她,这期间来学习的人不多,多是男人,只有一个姑娘,问她要一个人住,还是两个人住。原来这里的福利条件这么好啊,还有自己一个人的房间吗?
但是想了想,两个人不更便于交流吗?于是就说希望能两个人住,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女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夸奖她很聪明,很睿智,很励志。于是把她带到了宿舍楼的最顶层的一个房间。
把门敲开,一个金发碧眼的姑娘开了门,问她们找谁?虽然是德语,但是语音有些怪异。
大妈工作人员用德语快速地说:“我给你介绍一个新的朋友,刚刚才来报道的,也是来学习德语,你是不是愿意和她住一个房间?”
金发姑娘有些茫然,用德语问什么意思?
既然也是学员,看这个架势,还没有学好,听不明白。
悠悠自报家门:“我也是到培训中心学习德语的,我们两个是不是能够住一个房间?”
对方这才微笑地点点头,门打开一点,伸出手欢迎她进去。
工作人员走了,刘苏悠悠把行李搬进去,这才发现,房屋采光很好,却很简洁:有两张床,每张都是双人床,铺着雪白的被褥,很整洁的样子,还有两张书桌、两张椅子、两个衣橱。感到意外的是,居然还有空调、电冰箱。到底是先进国家,招待学生的地方都像宾馆一样。
刘苏悠悠先把双肩包取下来,放到书桌上,然后再把拉杆箱拉到床边来,开始整理自己行李。
那个女孩子就问,是不是需要帮忙?见对方摇摇头,又问道:“你是东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