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后,且有资本和老婆吹牛了,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哥是参加过科举考试的人!”
嘴里面嘟囔着,眼睛却是盯着第三题目,还是觉得很为难。
按理说,这道题目对于他而言并不太难,因为他有从政的经验,他可是当过王爷的牛人。
虽然他比较乐于当甩手掌柜的,但不妨碍他有执政理念,严格的说,李木不但有执政理念,而且算得上是有道明君。
所以说,论国策对于他而言那就是小菜一碟。
但是,要分时间、地点、场合,李木一直认为,国策的适用性是很有限的,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棋望山的国策放在这里可能并不适用,棠州的国策用在棋望山可能会成为败亡之道。
也就是说,对于此界而言,自己的那一套理论也许是一味毒药。
他对棠州只知皮毛,差不多就是一无所知,哪会知道什么样的国策才适用于这界的君王。
这可不能瞎写,万一写的不对品味,会被官府治罪的。
李木深知文字这种东西非常厉害,在这等君王当家的国界里,一字不对就有可能掉脑袋。
想了想,决定写一篇招贤纳士举贤不避亲一类的文章,也不说什么偏激话,通篇的没有营养,应付一千字也就可以了。
反正这类文章适用于所有国度,自己炒的是无数人炒过无数次的冷饭,估计不会惹上什么麻烦。
李木打好腹稿,提笔就写,刷刷点点的一挥而就。
也甭管什么古言现言,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最后数了数,还差几个字够一千。
此时,考试已近尾声,有监考人员在一旁大声提醒考生们注意时间。
李木一着急,又写了一段话,凑足了一千字,自己觉得很满意,吹干了墨汁,静等监考人员收走卷纸。
片刻后,考试结束的时间到了,一声锣响,监考人员将卷纸收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