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一下在秦朝做官的六种途径。
征辟:征辟可以说是最适合当时的一种选官方式,具体操作便是丞相经过听闻,得知有这么一个人才,便把人安排在部门里做事,如果你做的好,便可以通过举荐正式得到职位。
然后不止丞相可以,高官们可以,皇帝也可以,只是皇帝毕竟常年处于宫中,这方便的接触也少了。例如秦相李斯走的就是这条仕途,他是从担任相国吕不韦的属吏开始在秦国的宦海生涯的。
还有便是郡一级、县一级的人才选拔,各地官员都是可以提供选拔人才的名单的,发现到晋朝便是传说中的九品中正制。
荐举:如果说征辟是给丞相高官们推举人才的方式,那么荐举便是中层官员推荐人才的方式。现职的官员不仅可以荐举他人担任同级别、次一级别的官吏,甚至还可以推荐成为比自己高一级别的官吏。
这种给自己找上司的行为,也是很厉害。不过荐举也有缺陷,那便是如果你荐举之人犯了罪,你便会受到牵连,基本上都会被免除职位。所以这条一直很慎重。
战功:根据秦律,就连奴隶和贱民都可以拼接战功封爵,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印象中秦朝首重军功的原因,因为这是贫苦群众最快、最直间的步入贵族的方式,没有之一!
纳粟:纳粮拜爵实际上就是卖官鬻爵。
自荐:自荐比较好理解,最出名的莫过于毛遂自荐,便是一种自己推荐自己的方式。如秦相张仪、范雎、蔡泽等都是循着这条途径入仕的。
任子:就是高官荐举其子弟为官,这在秦朝是比较常见的仕途。还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儿子可以继承阵亡父亲的功勋爵位。如蒙恬初仕亦沾门荫之光,秦相李斯儿子位居高官。
看起来方法虽然多,然而在这个学识皆被垄断的年代,实际代表人民利益的却只有军功这一条,还需要你身强体壮,命够好才行。
扶苏之前为太子,确实有不少人支持,但是那些人只是希望扶苏能够废除苛刻的刑法,实施仁政。
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会允许扶苏大举任用贤良之人,清查朝廷的贪腐,毕竟谁的底子都不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