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已入世,佛法便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以出世做入世的事业。</p>
当世间的情义与佛法大义相互冲突时,小僧情愿选择恩义,而去割开佛法。</p>
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p>
苏洵一听,摇了摇头,你是舍大义取小义。</p>
他自然明白,瞎僧以恩义强加于佛法之上,不过是他的一套狭隘的说辞,放在任何的情况下,这套说辞都是说不过去。</p>
一个僧人,若是连本分都丢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尽失,那还能称为僧人吗</p>
万恶淫为首,为恶嗔为念。</p>
人一生,任何的东西都可以丢失,唯有精神和信念不可丢弃。</p>
他朗声道:“大师所说,太过狭隘,甚至有诸多的局限。”</p>
我却认为,无论是僧人,还是世人,皆是以德为立身之本,有德才有身。</p>
待人真诚,德才兼备,是一个人立世的根本。</p>
“人言,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治也。”</p>
可见待人真诚与有德是密不可分。</p>
就拿当世中的许真君来说,他救民于水火之中,受到上天的福泽,修成至善至德大道。</p>
他的良善,他的德行,便成就了他的道法,由此可见,世人皆不遵守良善道德,反而才是应该推崇的。</p>
他每说出一句话,他的手总会朝着那虚空中金色能量捞去。</p>
再如佛门,佛祖割肉喂鹰,以身牺牲,难道佛祖的心中不是以一种慈悲济世的心情去行善。</p>
良善在心中,德行也在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