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盛世风波> 第二十二章 暗施手段多人被中伤 上书弹劾两臣同遭贬(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章 暗施手段多人被中伤 上书弹劾两臣同遭贬(下)(2 / 4)

李林甫听后,内心很不自在,因为卢绚与他的顶头上司,兵部尚书李适之关系很好,与李林甫不是同一路人。本来就讨厌他,现在听到皇上赞扬他,李林甫就更不高兴了,他认为唐玄宗对卢绚有好感,将来一定会重用他,那样会威胁到他的地位。

于是先下手为强,他开始想办法搜集他的反面证据,要搞掉他。人无完人,任何人,从反面角度都能找到许多缺点。他指使御史台向唐玄宗上奏卢绚的错误,说他不适合再继续担任兵部侍郎。

唐玄宗询问吏部,杨慎矜事先得到李林甫的嘱咐,不敢违背李林甫,按照他的要求上奏,说的与御史台的一致。

两个管官的部门,都认为卢绚有问题,唐玄宗只得让李林甫处理。李林甫便将卢绚降职为兴德郡太守,卢绚思想有抵触,向丞相兼兵部尚书李适之倾诉。李适之反对李林甫的做法,让卢绚上书。

唐玄宗将卢绚的奏折转给李林甫,李林甫将他放置一边,过了三个月后,再向唐玄宗上奏,说卢绚担任兴德太守的圣旨已经下了,不好更改,可以让卢绚先到兴德郡锻炼一段时间,政绩突出再调回朝廷重用。

唐玄宗准奏,卢绚接到圣旨一看,竟是三个多月之前的,一下子慌了,立即准备,匆匆忙忙的去了兴德郡。

就在李林甫为巩固相位不断打压有才能的人士的时候,边疆的战事也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皇甫惟明攻下洪济城之后,稳定了吐蕃边界的局势,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虽然想在大唐边境制造麻烦,但没有桥头堡,从吐蕃内地集结军队,距离太远,长途奔袭,军队疲惫不堪,失去了锐气,很难做到兵不血刃。

进攻了几次,没有占到便宜,倒是留下了一大批俘虏。天宝四年腊月,皇甫惟明进京献俘,唐玄宗对他进行了封赏,并于天宝五年正月十三任命他为鸿胪卿1。此时他身兼河西、陇右节度使,现在又兼任鸿胪卿,有些飘飘然。

作为主管朝廷典礼的主官,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边关,其实只是挂个名而已。以前在朝中做官的时候,皇甫惟明与太子的关系很好,现在进了京城,少不了要去拜望一下。

进了太子府,太子李亨亲自出门迎接,他今天还特地打扮了一番。头戴紫金冠2,身穿衮衣3,俊秀颜面上挂上微笑。

皇甫惟明立即跪下:“皇甫惟明参见太子殿下。”李亨一把将他扶起来说道:“皇甫将军,打败了吐蕃,为朝廷立了大功,皇上称赞不已。”

皇甫惟明说道:“我们在边疆作战,全仗皇上和太子殿下的威风,取得胜利。是皇上和太子的指导有方。”

李亨已经把皇甫惟明当作了亲信,对他说道:“皇上年事已高,在皇宫呆的时间多,到宣政殿去的时候少了。”

皇甫惟明是个直性子,他对太子说道:“皇上一天老似一天,精力不如从前了,太子将来是要接管朝廷的呀。臣在朝野上听到一些议论,现在李林甫借着皇上对他的宠信,在朝廷一手摭天。如果让他这样乱搞一通,就把朝廷的风气都搞坏了,将来要治理起来,会困难重重。”

李亨说道:“本宫是很担心,但李林甫会笼络人心,有一帮人支持,除了皇上之外,在朝廷中,将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