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届的重要奖项发给了神州人,这一届他们干脆找了一个神州人来做主席。
张导演当然不会对华人电影另眼相看,他的层级相当高,但是在面对《北高丽战争》的时候,这位导演还是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
斯科特?林恩最大程度地还原了那场战争,顺带着,他也努力将对战双方的形象相互衬托,透过银幕,都能让人感受到对战双方强大坚强的意志和钢铁的手腕;这是名副其实的“双雄”的战争,不同于任何一部有预先立场的电影,《北高丽战争》给中立的观众最大的印象就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软弱。^
唯有战士才能享受公民权的哲学虽然没有通过任何一个角色的嘴巴说出来,但是在这部片子里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并且直接给予赞美。
在优渥环境中成长起来西方观众对于这种社会达尔文主义下的英雄史观自然会产生厌恶的感觉,但是这段历史对他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历史纠缠当前社会使得一切历史都变成了当代史,在经历了伊拉-克和帝国坟场战争之后,西方的观众们重新审视那段五十年代的战争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对那段历史寄予了不一样的理解,于是因此被掀起来的复杂的心情敦促他们继续看下来,然后他们就被这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现实”吓坏了。
这是正面的战场,在战壕边上,枪对枪,炮对炮,并不是让人觉得恶心头疼的游击战,神州人所表现出来的并非宗教洗脑和民粹主义的残酷,恰恰相反,如同欧洲人扭曲的认知一样,双方都是文明人,虽然用最不文明的方式进行着激烈的相互杀戮。最重要的是,这场战争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格局,即使它不是一个历史的中心,大家也会承认它会是一个历史关键的标志性的事件。
这不是第一部赤果果地描写美军失败的电影,但是它文明地描述了美军的对手,所以它蕴含的不仅仅是对战争、任性和傲慢的思考,还包括在思考的领域替对手留下了对等的空间。
张导演作为一个神州人天然地无法对抗这部电影对他的吸引力,他无论用什么情绪来面对这部电影都在这部电影的影像之内,他做不到超脱立场来看这部电影,他担任电影节的主席,本来是一项重大的荣誉,但是他从看到《北高丽战争》的第一刻起,就被这部电影纠缠住了,无法挣脱。
他一开始就打定主意不给姜导演信马由缰的《太阳照常升起》任何机会;《神探》则充满了对现代社会人性的恶意;至于夷洲导演的电影,深得以偏概全的精髓,可惜的就是夷洲太小。张导演是喜欢《色戒》的,他喜欢这个故事恶意的隐射和电影本身,加上导演同为华人的大咖。不过站在《北高丽战争》面前,他就犹豫和踌躇。
毫无疑问,《色戒》配得上金狮奖,不过忽视掉《北高丽战争》带给自己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单纯专业的批判。《色戒》是艺术,但是《北高丽战争》是政治,这才是让张导演挠头的原因。所以电影节开幕之后,张导演就不得不立即召开会议讨论《北高丽战争》的问题,这个问题绕不过去——我们这些评委们,是不是能够做到纯粹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不牵扯其他立场?
其结果自然是很难。
斯科特?林恩导演到来的不仅仅是即将在美利坚上映的《北高丽战争》的那个版本,他还向评委会提供了他手上的其他两个版本,以及最终的导演剪辑本。评委们也许根本没有耐心把四部电影看完,但是就他们看过的版本来说,没有一个人敢于说斯科特?林恩导演在导演的技法、场景的还原、故事的表述上有问题。
“这让我想起了《拯救大兵瑞恩》,不过斯皮尔伯格并没有因此拿到最佳影片。”
“是啊,但是他拿到了最佳导演。”
“那么我们可以颁给他银狮奖?金狮奖如果颁给这样一部电影,可能会引发某些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