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林恩导演以闲聊的方式对各个团队进行了吐槽,哪怕是中方的顾问团。斯科特?林恩导演很佩服中方顾问团严谨的学识和考究的水平,以及职业的技巧和素质,但是在他的嘴巴里,中方的顾问团也有食古不化的缺点。他说这些同行们在场景的细节,战争的装备,合理性方面的考究真的是没的说,但是他们总是在询问,这个场景设计的的意义是什么,怎么呼应电影的主题,所要表现的思想是什么。
斯科特?林恩导演觉得在这方面和中国人有隔阂,因为他本人就是不愿意过度解读的,在他看来,如果导演对自己的作品解读的太深不免使之僵化刻板,所以在这上面要保留足够的含蓄,让观众去自我遐想。
上一次担任斯科特?林恩导演副手的刘凯声这一次又主动跑来,希望能够在斯科特?林恩导演的麾下继续深造。斯科特导演倒是挺喜欢这个小伙子的,虽然他学历很低,出身又不是名门高校,但是他说这个小伙子保持着一种谦虚宽容的态度,能够吸纳一切他认为对他有益的东西。虽然林恩导演认为真正的大师有自己的偏执,这点甚至是从小就固定在其性格上的,但是刘凯声的这种性格依然让林恩导演觉得可贵,断言他日后可以成为一个全才似的导演——至于高度则不好讲。
一旁一直默默无言的李雪华突然插话问胡海希道,“这个刘凯声是谁?”
“我麾下签约的一个年轻导演,”胡海希随口就答道,“不错的一个小伙子。”相当不错,基本上一辈子都卖给胡海希了。
李雪华像是刚认识胡海希一样认真地上下打量了一番他,“真是看不出来,你居然还有这种心思。”说完她马上又对斯科特?林恩导演说道,“林恩先生,我们也准备安排一帮小伙子帮你跑腿。”
斯科特?林恩牙疼地笑了笑,胡海希在一旁补充道,“您要小姑娘也可以。”
接风的晚餐上大家商谈的更多的就是执行和细节上的事情了。
在胡海希到来之前,剧组还有一场争论。一开始斯科特?林恩导演认为为了降低拍摄费用,可以直接在中国东北地区搭景拍摄,但是韩国人坚决不同意,要求一定要在韩国拍摄,毕竟他们出的钱多,话语权更重一些。姜帝圭导演就差在斯科特?林恩导演面前下跪了,后来各方协调好了,一部分中国的场景还是在中国拍摄,主要的场景都在韩国拍摄。姜导演的《太极旗飘扬》的场景大部分还没有拆,可以继续利用。
然后各方对剧本的争吵又继续了好几轮,斯科特?林恩导演拍摄三部电影的想法并不是他自己贪大求全,很大程度上也是被几方的争吵逼出来的,他自己在好莱坞找人重新编写了美国人的故事线,中方的故事线则在黄颖的原作的基础上进行扩充,韩国人的故事线韩国人要自己写,基本上把黄颖的故事改得面目全非,仅仅留下了一个骨架。这三个剧本又要统一到同一个框架下去,避免彼此冲突。
这段时间斯科特?林恩导演就在忙这件事情,偏偏三个剧本是用不同的语言写的,每一次修改还要重新翻译。斯科特?林恩导演在餐桌上就向胡海希提了,必须把贺仁杰和他的编剧小组调过来,全盘接手编剧的工作,斯科特?林恩导演似乎是习惯了拍摄《生化危机》得时候所用的剧组体制。
胡海希对此没有意见,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心贺仁杰是否能够从动画公司的工作中抽出身来,毕竟《悟空传》也是一个大制作,胡海希很惭愧地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询问过这部电影的进度了,他当即表示晚上就给贺仁杰打电话,毕竟这是超过一亿美元投资的战争片。《悟空传》交给今敏导演就足够了,贺仁杰的其他工作也可以暂时委托给他的副手——他的副手是谁来着?
晚餐进行到了一半,李佳风一样地来访,以她的身份,在所有的宾客面前走了一圈,并喝了两杯酒。别人不知道,在场的中方顾问团的老头子都是一副受宠若惊的表情。等到加了一把椅子,李佳在胡海希身边坐下来,第一句话便是低声和胡海希说道,“我爷爷想要见你。”
这似乎是命运的车轮又转动起来了。
身为普通人身份的胡海希自然而然地不能让老先生久等,所幸在场的其他老先生们也挺多的,吃饭喝酒到很晚也不合适。晚餐匆匆结束之后,东道主方面又安排了喝茶、洗脚和按摩招待这些文艺圈的大腕们。胡海希则匆匆上了李佳的车子,去见她口中的爷爷。
“老先生为什么要见我?”坐上车之后胡海希满是疑惑。
“以你的所作所为,我爷爷难道吝惜一见吗?”李佳反问道。这车上就胡海希和李佳两个人,李雪华都没有跟过来。
“你说的我好像是做坏事的一样。”胡海希强忍住自己的紧张和不安,抿了抿嘴,问道,“难道说投资拍摄一部关于《朝鲜战争》的电影就能够赢得他老人家的青睐,这也太容易了一点吧?”
“太容易?”李佳呵呵笑了笑,“你再指出一个拍摄朝鲜战争电影的人来!”她又补充道,“改革开放前的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