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希决定先去一趟美国。
这不完全是因为他觉得中国的事情太烦了,梅菲斯也如此建议,说他应该去美国和发行商谈一谈电影发行的事情。
许多事情要等到自己水到渠成的那一天。他本人在中国掺和的越久,反而没有什么作用。
他能够顺带着在首都见一见今敏导演,也能够远程遥控贺仁杰组建在谷城的剧组。
然后,他能够履行去中影拜访的承诺。虽然他觉得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不过哪怕去拉拉关系也是好的。
还顺带着,这件事情也要向王云通报一下,身为alala的ceo和董事会主席,随随便便就跑去美国,难免给人有造谣跑路的口实,除非这一趟地借口是去专门投资电动汽车的。胡海希的正当理由是去会见美国好莱坞的发行商,顺便考察美国的视频网站的发展作参考。
这不纯粹是托词,他是真的去准备看看youtube和alala的差别在什么地方。胡海希深信,如果youtube能够以超过十亿美元卖给google的话,那么alala也一定能够在市场上值同样的价钱。
同时,他要在美国等待自己收购亚视的计划慢慢发酵。
于是,胡海希告别了周菀鸿,带着蓝兰这个女秘书又飞回了首都——这就是成功的商业人士的人生。
他先前本来允诺带着周菀鸿一起的,但是周菀鸿临时接到了工作通知,要到大陆其他地方参加她今年在大陆拍的电视剧的宣传工作,于是只能遗憾错过了。不过没有了周菀鸿,还有梅菲斯跟着胡海希,连带着斯科特?林恩导演也跟着胡海希。
是的,《生化危机?香江市》已经杀青了,斯科特?林恩导演将拍好的素材寄回了他在美国的工作室,他跟随着胡海希行动,表面上的理由大概是希望能够和胡海希一起回美国去。
这是一个明显的借口。不过胡海希不至于拒绝斯科特?林恩导演。
林恩导演此行还有一个光明正大的目的,一家文化公司组织了一个研讨会,邀请林恩导演去和中国的大导演做一场公开的交流。这是早就约了提前安排好的,至少林恩导演是如此说的。胡海希一看出席的中国导演的名单就觉得眼晕,寻思主办方到底是觉得林恩导演是多大牌,恨不得把中国影视圈叫得上名号的导演全部找出来。
既然组织已经有了这样的规模,那么官方的势力参合进来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文化部方面就派了一个电影方面的领导前来旁听,美其名曰“旁听”。
这个研讨会的主题是探讨商业电影在中国的发展,结果邀请了一大群文艺片导演。零星几个商业片导演在其中都是异类,大概因此这个研讨会特意邀请了斯科特?林恩这个好莱坞导演来给商业片壮声势。
不过他们大概为林恩导演的名声所迷惑,想左了。就胡海希的观察,斯科拉?林恩导演根本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片导演,况且他脱离好莱坞一线许多年了,早已经对当前的商业模式感到陌生了,以至于复出的片子不得不接受胡海希的香江项目这种层次的case。
纵观斯科特?林恩导演的生涯,他确实从七八十年代起就饱受赞誉,但他的职业生涯在商业上并非一帆风顺的。他风格独特,经手的项目一开始实际上都是亏的,但是因为风格太独特,有很多死忠的粉丝,借助口碑在年轻人中间的积累,从小众吹成了大众,进而进入神坛——因为受他影响的年轻人长大了,看不下去他的老一辈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