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一刻,他只想当鲁国最大的官,他只想要对天下证明自己,让这天下也流传着自己的传说。
孔仲尼成为了鲁国十分特殊的官吏,他的确是出名了,但是这个出名的方式和他想象之中却又完全不一样。
孔仲尼先是官吏仓库,之后又管理牲口,这对于一个士来说,算是一个侮辱。
因为这些“粗活”一般都是又奴仆或者庶民担任,甚至他们只不过是一个吏罢了。
而他孔仲尼之所以有这般待遇,他的上官给他的理由是:
这鲁国所有的士之中,只有你会干这些粗活,自然是要你来做。
这不知道算不算是一个理由的理由让孔仲尼再一次见识到了官场仕途的规矩,并不是只需要一个士的身份。
所以孔仲尼再次动身了。
他不能丢弃自己的官职,但是他却可以去学习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
从他明白这个道理开始,孟皮就发现孔仲尼再一次的变了,他作为一个士,去向自己所能找到的一切人脉去学习。
去同僚家中学习,去寻找国中老人寻找经验,他学的东西很杂,没人告诉他怎么做官,他就去问庶民,之前的人怎么做官。
没人告诉他怎么办事,他就去问老人家之前的人都是怎么办事。
官员不告诉他,他就去找庶民,庶民也不想告诉他,他就去求别的庶民,孔仲尼成了鲁国真正的另类。
再到后来,不止官员同僚在嘲笑这个另类,便是庶民也一样在嘲笑这个对他们乐呵呵的官吏。
所有人看他就如同看一个笑话一般。
直到数年之后,二十五岁的孔子,碰到了年过半百的郯国国君郯子,那时候的孔仲尼在鲁国已经算得上是“闻名遐迩”。
那个时候的郯子代表郯国来朝拜鲁国,但是郯子本人却已经天下闻名。
如此良机,孔仲尼如何能够不抓住,在孟皮的注视之下,孔仲尼第一次旷工跑到了郯子的面前当众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