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家的七嘴八舌,曹小贤大声道:“确实如此!凶手没有在八点至九点这段时间内上过楼。可是,如果行凶现场并非是在二楼呢?”
“哎?”大家都轻咦出声,不明白曹小贤讲的是什么。
厨师赵瑞最先理解曹小贤话中之意,他说道:“怎么可能!魏先生的房间不是挂上防盗链了吗?那可是一个密室啊!如果行凶现场不在那里,凶手就要先将魏先生的尸体搬进去,然后挂上防盗链……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曹小贤摇摇头,解释道:“其实,我们一开始就陷入了一个误区。在魏先生的房间里发现了他的尸体,就自然的认为他是在自己的房间内被杀害的。
这种心态,在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
举个例子: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
看完后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结果甲组说,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却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维深遂,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
这就是“第一印象”的微妙作用!我们都被真凶给骗了……真凶利用我们一进入房间时,看到魏铭死在了自己的床上,而房门却是锁着的,潜意识里给予我们提示,暗示我们那个房间就是案发现场。
但是,过后刘医生在给魏先生尸检时,我注意到魏先生的肘关节、膝盖部位的衣服以及裤脚,都沾了灰尘。
我记得你们四人是昨天下午冒着雨来到别墅的。进入房间的第一件事便是换下了湿淋淋的衣服。
既然是新换上的衣服,魏先生身上的那些灰尘是哪里来的呢?
首先,我要感谢冯姨,将所有的房间都打扫得一尘不染。魏铭身上的灰尘不可能是在房间里蹭上的!
换个说法,就是魏先生曾经离开过房间,而且他去的那个地方落满了灰尘……”
赵瑞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你凭他身上沾到的灰尘,只能说明他曾经离开过房间;但要说他八点至九点这段时间里,并且还是在其他地方被杀死的,未免有些牵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