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还算不错,这家邮局在售的邮票里面,就有她要的67版的主席诗词以及68版的主席语录,但根据那位抠脚大叔发给她的文|革邮票名目表可以看出,这两版套票发行的数量分别为14枚,和5枚,但邮局这边的票却并不全,其中主席诗词票有8枚,而主席语录票则仅有3枚。
倒是除了文|革邮票外,江栗还意外发现了一套名为《红旗渠》的特殊邮票,根据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类邮票是三年前发行的,没有“文”字邮票志号,却增加了邮票编列序号以及印制年份。
这类邮票在抠脚大叔的那个名目表里面并未出现,但江栗是学画画的,所以她一眼就看出这套票应该是雕刻制版,这套票采用的色彩丰富,线条的运用也极有层次,比早前江栗见到的那些大红色为主基调的文|革邮票要截然不同。
江栗一看到这套邮票就喜欢上了,所以不管这个邮票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她都很痛快地把这一套票4枚全部都买了。
一共买了15枚邮票,花费一毛二分,在江栗把邮票贴在白纸上后,那邮递员很认真地在这些邮票的边角逐一盖上了戳印,大概是知道江栗是集邮爱好者,这位工作人员盖戳的时候故意盖偏了一点,大部分戳印都留在了白纸上,邮票的边角就只粘了一点点油墨,而且还大部分都盖在了邮票的空白处,尽可能地不影响整张邮票的观赏性。
江栗没想到这位营业员会这么耐心和细心,顺利拿到她要的盖销票后,为表示感谢,她偷偷给这位营业员塞了一枚薄荷糖,这才拿着票心满意足地离开。
门外那位孔家婶子看到她出来了,忙问她信件寄出去了没有,江栗也没解释她进邮局是干嘛的,只对这位婶子点了点头,就拉着这位婶子往外走。
“我想起来我家里头那肥皂用完了,得再去供销社那边买一块,你这带着孩子也挺麻烦的,要不你就先回去,我自己去一趟就行。”孔家婶子对江栗说道。
一块儿出来的,人家还特意陪她上邮局来了,江栗当然做不出把人甩开自己先回去这样过河拆桥的事儿,更何况,昨天得了这婶子的提醒后,江栗就已经浑身戒备上了,在外头能不单独行动就尽可能地避免单独行动,以免给坏人有可趁之机。
所以江栗坚持要跟着这位孔家婶子走,还笑说她也想去供销社看看,要是有合适的商品她也顺便买一点。
孔家婶子见状立马就高兴起来,很快就领着江栗拐了一条街来到了临川县最大的一家供销社。
“咱们北城这边的供销社是货品最齐全的,比南城那边的供销社规模起码大了一倍不止,不过这边住的人也多,热闹是热闹,就是经常碰到了好东西也不一定抢得到。”
孔家婶子一面往供销社里面走,一面就对江栗抱怨道。
这也算是时代特色了,在供销社这种地方,若是不能眼疾手快豁得出去的话,碰上好东西那还真就只有站在一旁干看着的份。
这不,刚进供销社呢,就听到那边有人喊,有一批瑕疵搪瓷杯放出来了,不要票就能买,这位孔家婶子一听到这个消息立马眼前大亮,冲着江栗说了一声后,立马就跟一道利箭一样冲了出去,不一会儿就淹没在了那抢购大军中。
江栗自然是不会去凑这个热闹的,她就在供销社里面围着那些玻璃柜台里里外外打转,跟看西洋镜一样看着那些在她看来相当复古的商品,这些东西,大部分在后世都会被淘汰,只有少量的能延续到21世纪,但在这个时代,却绝大部分都是时髦昂贵到普通人根本用不起的东西。
江栗一边看一边怀念着,偶尔看到有意思的东西,会找售货员询问一下价格。
不过这个时代,售票员可是一个相当风光的职业,捧着金饭碗吃着国家粮,这些售货员大部分眼高于顶,虽然背后就挂着“为人民服务”几个字,但这些售货员可没有真正服务人民的觉悟,相反的,一个个态度可是十分冷漠傲慢的,像江栗这种只看不买还要问价的,问个三次这些售货员能有一次回答她的问题就不错了。
江栗也不恼,依然在那些柜台边瞎晃悠,然后默默把这些商品的行情价格记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