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地好半天,数着小门里面的树,李青文才知道,原来他们到家了……
除了送他们回来的这两辆马车,门口还停了两辆,李青文还在寻思是不是二哥的同窗来拜访,然后就看到了马车上的一个“周”字。
付过了车钱,谢过车夫,他们回到家里,就看到周从信坐在里头跟李青卓说话。
见到他们,周从信起身,道:“我估摸着,你们也该回来了。”
周从信是来送年礼的,得亏方氏这也舍不得买,那也舍不得的,要不拉来这两车,他们可得一阵子才能吃完。
不光送年礼,知道李青文他们要卖各种货,怕他们人生地不熟的,被人给欺负了,特意过来带个路。
方氏有有些发懵,人家不是京城的公子,边城的参将大人,咋还如此细致周到的照顾上了他们?
这其中的缘故主要有两个,一则是周家祖上荣光,后来风光不再,家主明哲保身,谁也不得罪,下头便对谁都一副笑脸,做事谨慎惯了。
二则是在边城做了三年的邻居,一起种地,一起秋收,一起吃饭,算是自己人,李青文他们头一次来京城,他们合该尽尽地主之谊。
周从信是周丰年的贴身侍卫,也是李青文他们熟悉的人,他出现在这里,自然是后者的缘故占了上风。
既然是特意来引路的,周从信也不着急走,跟李青瑞他们一起吃了饭,把东西装在车上,一行人慢慢悠悠的往西出发。
过了文正书院的后墙,再过一片湖泊,再走过一段不长不断的街道,走上河中的长长的拱桥时,便看到远处有一片自成方圆的坊市,店铺林立,街道繁华,还没看真切,热闹的叫嚷声就到了耳边。
河中小船穿梭,靠在岸边的大都在搬运货物,这样的天气,竟然还看到有人赤着上身在扛货物。
周从信给他们解释说,这里是庙市,很多药材在这里交易,他们带的东西,大都可以在这里脱手。
大梁有不少药园和药圃,一开始只是归隐人士和僧人种植,经年累月,他们总结下了不少种植药材的法子。随着求药问药的人越来越多,庙宇的药材园子也越来越大,久而久之,每个寺庙外头都会有求药卖药的人,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