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觉得这交换可行,毕竟从前这秸秆只能烧火,能换五十文求之不得,有的觉得不合适,认为自己榨糖能卖的更多些。
李茂贤始终什么都没说,全凭村里人自愿。
家里实在拿不出税钱的大都同意了,手头稍微有点钱的,都自己交了钱。
这三天,各个村子都很闹腾,最后凑齐的钱一文不少的交了上去,如果不是被逼到死路,谁也不想跟官府作对。
秋收后人们终于得了闲,村里走亲戚,回娘家的人格外多,高粱糖稀的事情很快传到了别的村子,李青文家每天都会迎来许多客人,门槛几乎都被踏平了,全都是冲着甜杆高粱来的。
毫无意外,这些人想要种子和榨糖的法子。
来的人里面,有的跟杨树村走动多的,有别村有声望的长辈,他们一来,李本善和郭大全都会过来一起说话。
祖祖辈辈种了这么多年的高粱,托李茂贤的福,大家才能有了这等机遇,自然都不想错过,李茂贤和杨树村俨然成了十里八乡人茶余饭后说的最多的。
李茂贤从来没想过藏私,答应自己村子的人,也不会拒绝其他村子的,大家都是乡邻,守望相助才能过的更好。
李茂贤这般,来人都很放心了,他们早就打听过,拍着胸脯应承,他们也会跟杨树村的人一样,一亩地的秸秆一根不少的送过来。
秋雨过后,一天比一天更冷了。
天还没亮,陈氏起来,抱柴禾的时候隐约看到门外好像有影子闪过,她到门口看,发现竟然站了好几个人。
这几个人脚下踩着的草鞋都是泥巴,穿着单薄,冻的嘴唇发白,瑟缩在一边。
看到陈氏出来,几个人明显有些意外,“打、打搅了。”
陈氏赶紧把这些人让进来,一问才知道这些人是百里之外村子的,连夜赶路,半夜才到,怕惊扰到李家人,所以一直在门外等着。
陈氏多往锅里放了一碗米,把炕烧热,让他们在屋里暖和着。
几个人也是为了甜杆高粱的事情来的,李茂贤强按着他们吃了早饭,几个男人特别过意不去,一个劲的道谢。
他们并不是同一个村子的,因为离的远,这次相约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