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那三家商行可能目的不纯。”
跟着朱佑樘一起到了皇宫之后,王守仁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提醒道。
“朕知道,他们将这当成献金,以为给朕送了五十万两银子从今皇后便高枕无忧。”朱佑樘回答道。
“可是皇上今后要清算他们的话,恐怕会失信于天下人,而且……”王守仁有些欲言又止道。
“怎么伯安也相信天子不应该与民争利这一说法?”朱佑樘看着王守仁的表情便猜到王守仁想要谏言什么,于是率先发文的道。
“皇上,天子富有四海,确实不应该与民争夺蝇营小利,而且今天三家商行今日向皇上你贡献了一百五十万两白银,恐怕日后想要得更多。”王守仁向朱佑樘谏言道。
“天子不与民争利这句话是没有错,但是这个民却是有区别的,伯安,不与民争利应该说的是不与小民争利,而不是豪奢巨富之家。”朱佑樘同王守仁解释道。
王守仁面露疑惑之色看着朱佑樘:“皇上这有什么区别?”
“伯安,这区别可就大了,再这之前,你先告诉朕汉为何灭亡,唐又是因为什么灭亡?”朱佑樘问道。
“汉已强亡,唐之所以灭亡是因为藩镇割据。”王守仁回答中规中矩,这是普遍士大夫总结的汉唐的灭亡原因。
“伯安,汉唐的灭亡其实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富人俞富,穷人俞穷。”朱佑樘看着王守仁说道。
听了朱佑樘这套新奇的说法,王守仁还真想知道朱佑樘到底是如何总结那些前朝的灭亡兴衰史的?对于皇帝朱佑樘,王守仁还是有些了解的,毕竟给他做了两年多的陪读,朝夕相处总探听一二。
王守仁知道朱佑樘是一个有着宏图大志的君主,他也下定决心为这样的君主贡献自己的一生。
而朱佑樘对于王守仁,可是寄予厚望,未来大明改革派的旗手,这是朱佑樘给他的定位,所以朱佑樘一直在刻意的改造王守仁的思想。
“皇上你的意思是说汉唐灭亡是因为土地兼并吗?”王守仁开口问道。
“没错,伯安,土地兼并其实只是一方面,豪大家与小民争利可不仅仅体现在土地上,在读书做官,还有经商,只要有利可图的他们都要和小民争夺一番。”
朱佑樘给了王守仁汉唐灭亡的又一种说法。
王守仁突然觉得朱佑樘这一番汉唐灭亡的说辞有些道理,于是王守仁郑重地一稽到地,接着开口道:“请院长教我!”
看着王守仁如此郑重地行礼,朱佑樘知道他此时行礼不是因为他是皇帝,而是因为他的学识,他的学识让王守仁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