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陈国威问道,“建虏每次入关,动则近十万人而来,声势浩大,兵锋犀利,战无不胜。但这次给我等的感觉,建虏地方兵力空虚,好像兵马不多,战力也一般。这是为什么?”
帐中一干人众多将领,以及高起潜都是点点头,有些不解。
周大虎看着众人道,“很简单,一是建虏精锐不在,大多数去了朝鲜,估摸有三至五万人而去,以及一些后期保障人员。二是我等来的突然,见掳猝不及防,没有来得及动员组织,八旗军民分散四处,我等行动迅速,各个击破有关。”
一旁的虎大威插嘴道,“这样不是建虏打到我们大明一样吗?我大明军力分散,建虏入塞突然,行动迅速,各个击破大明城池和援军吗?”
周大虎点点头道,“就是同样的道理。但还是有差别,对方号令统一,行动整齐划一,军纪严明,悍不畏死。而我大明军队,号令混乱,行动拖垮,军纪不严,畏敌色变。而根子上来说,还是训练不彰,军令废弛所造成的。”
猛如虎起身说道,“大帅治军严明,身为千户时就能训练出一支精兵,如今更是有精兵上万,朝廷就应该事权统一,由周大帅统一统领北地直隶、辽东、宣大、河南、山东、登莱等兵马,整军备战,以敌建虏,择机报仇雪耻,恢复辽东。”
其他几位将领如虎大威等也是随即跟着呼应,其声震天。
这一幕让陈国威、刘永祚有些心机城府的人,也不敢怠慢,也跟着表明心迹起来。
而一旁的高起潜则是脸色沉重,他也知道,经过这一次的辽东之行,周大虎的威名已经彻底竖立起来了,自成一体,朝廷也恐怕难以撼动。
这些情况,他高起潜会真真实实上报皇上,在此等大事上,他可不敢又任何的添油加醋。
周大虎注意到了高起潜的表情,但这些也是他有意为之。就是说给皇上听得。
这次他从辽东回去,就不会再隐忍了。
为了防止清军的再一次的入塞关内,为了不再出现原有历史上的崇祯十一年那般的惨败,让清军横扫一直杀到山东哀鸿遍野,他需要崇祯皇帝授权整合北地所有兵力。
否则难以改变历史的车轮轨迹。
像这种经常的小结会议,周大虎决定会不时的经常的开办。
尤其是战后,或者一些行动后,可以统一大家的思想。
随后大家开始各自热烈的讨论起这些天的收获和得失,周大虎默默地在一边静静的听着……
……
牛庄附近。
三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