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不知温大小姐可有考虑过, 在开设的课程之中再增设医术一科?”
宁鹤来之前是有仔细打听过的,如今云川书院增设的特殊课程还只有三门课,并没有任何与医术相关的课程。
“宁大夫的意思是……”, 虽然说温棠已经猜到宁鹤提起云川书院, 那么他接下来的话定然是与此有些关联的, 但此时听到宁鹤的话还是大吃了一惊,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宁大夫是打算要到我们云川书院开一门课、传授医术?”
宁鹤要来云川书院, 那自然是不用考虑,温棠肯定是一百一千个欢迎的。宁鹤这样神医愿意进书院,那是她们书院的荣幸。
要是有宁鹤这个神医进书院做活字招牌,还愁招不到学子吗?肯定不会像之前招生那样冷清,怕是到时候云川书院的门槛都要被人踩破, 要想装下那些学子,还得先将云川书院扩建一番才行。后山西边好像还有一大块空地,倒时候可以买下来, 用作扩建之所,除了修建学舍之外,还可以留一部分用作小的药田、种植些常用的药草之类的,也方便这些学医之人平日里学习取用。
因为宁鹤的一句话, 温棠的心思瞬间都飘远了, 未雨绸缪地想到了一堆有的没的。
宁鹤思忖片刻, 摇了摇头,“倒也不能这么说。”
温棠脑子里闪过的念头瞬间梗住, 什么意思, 他刚刚不是还说增设医术课吗?“难道宁大夫不打算来授课?”
“我出门问诊的时候居多, 恐怕抽不出这么多的时间每天授课, 一个月至多也只能抽出三四天时间,反倒容易耽误了课业,倒不如另外找合适的大夫授课。”
宁鹤这么一解释,温棠倒也能够理解。的确,像宁鹤这样妙手回春的大夫,排队等着他看病的人一波接一波,让他到书院来当授课夫子的确不太现实。毕竟,治病比授课要紧多了。
不过若是没有宁鹤这么个活字招牌坐镇,在书院开办医术课多少显得鸡肋了些,毕竟这城中的医馆药铺那么多,别人为什么要来她们一个书院学习人命关天的医术呢?怎么听怎么不靠谱的样子。
温棠想了想,奇怪道,“宁大夫怎么会想到在书院开医术课,自己开办医馆岂不方便些。当然,若是宁大夫是因为手头的钱不够开医馆,我可以先借一笔钱给宁大夫。”
事实上,宁鹤这两年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自己开设医馆。宁鹤走南闯北这些年,到过不少地方,也遇见过各种各样的病人,有许多原本不过是些发烧咳嗽的小病,却被当地庸医或是路过的半吊子游方大夫所误诊,小病拖成大病,甚至有不少最终不治身亡。若是能遇上医术好些的大夫,这些病人倒也不至于白白丢了性命。
其实宁鹤起初只是打算写一本医书,将自己毕生所学记载在册,即使庸医也能够根据医书对症下药,有据可考,减少误诊。只是这医书编纂起来颇废时间,为了避免误人子弟,需要搜集各种常见类型的病症进行逐一试验,确保药方剂量完全无误,并将相对应的禁忌经过研究之后一一记载在册,以免药性相冲。编纂医书的工作量琐碎却十分庞大,即使宁鹤除了寻找各种不一样的病症治病之外,将空余的时间都花在了编书上面,也不过是刚刚完成了医书的冰山一角。
可以预计的是,照这样下去,少说要花上三十年的功夫,宁鹤才能完成这么一本医书。再等到这本医书传播开来,能够为人所知所用,恐怕也已经是百年之后。
相比之下,倒不如像其他同行一样,开一间医馆,广收弟子,反倒更容易将医术传授下去。
但一来宁鹤自己手上的钱还不够,二来则是宁鹤时不时要出门给人治病、一个月有半个月都在外头看病,还要花费许多时间在编纂医书一事上,抽不出其余的精力来管理医馆的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