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看着苏轼摇头晃脑的样子,莞尔一笑。
“看着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模样。”
“高级凡尔赛啊,别人都未必上榜呢。”
“你看旁边那人的表情,都抽抽了。”
“我记得苏轼本来是第一的,不过主考官欧阳修以为他的文章是自己学生写的,为了避嫌,这才改成第二。”
“嗨呀,这不是很不公平?”
“所以后面欧阳修知道之后,又给改成第一了呀!”
这一年,苏轼二十岁。
人生才刚刚开始。
只不过,接下来的路,不是怎么好走了。
先是母亲病故,苏轼守孝四年。
而后父亲苏洵病逝,守孝三年。
易泽看着眼前还带有着几分少年气的苏轼,目光深邃。
此时的苏轼,豪迈而又率真,为人放达,又有文人之轻狂。
同二十岁的苏轼擦肩而过,易泽顺着历史的脉络继续往下走。
熙宁四年,即公元年。
三十四岁的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王安石的报复,不得已离开汴梁。
四年后,密州!
秋高气爽,一派肃杀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