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们已经理解。
这些刻划符号,并不具备传递或者表达意义的汉字功能。
恰如之前有观众提到的,类似于物勒工名。
或许,这不过是远古的祖先,为了区分和辨别所制陶器,在上面画出的简单符号而已。
与汉字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传承关系。
“文字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准之一,探索汉字起源的过程,也是探寻祖先精神世界、寻找本源的时光旅程。”
“而在余杭良渚文化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玉器。”
易泽身边,出现了一只只精美的玉斧,玉璧,以及玉琮。
在这些作为祭祀用具的玉器上,有着清晰可见的各种刻划图形。
这些刻划图形,和齐鲁大地莒县出土的陶符,十分相似。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些相似的符号,在不同的地域同时出现,意味着他们,或许就是当时通行的一种文字符号。
“很可惜的是,这样的刻划图形,太过于单一,并没有更多的连成一片,即单字。”
“像这样单薄的图形,很难让人们确信,这是否就是汉字的雏形。”
易泽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思。
那一段失落的史前文明,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镌刻在陶器玉器上面的神秘符号,会不会就是汉字的起源?
如果是,那么为何这些符号并没有成群出现?
观众此刻也是心潮澎湃,议论不断。
“在一万年前,我们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的精美,让我们不得不审视那个失落的世界。”
“可惜没有具体的记载,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