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袁可立那饱含警惕意味的眼神,朱由检突然清醒了过来。
他是大明的藩王,他朱由检是先天就与大明朝臣格格不入的藩王。
徐光启和他走得近,是因为徐光启已放弃仕途,专心研究学问和推广新作物。
实学众学者能接受他,是因为实学学者一来有钻研技术的心态,二来他们本身品级也非常低,看不大到出头的希望。
至于阮大铖投靠他,更多的是因为走投无路。
出京以后,旅顺张盘与他的交好,是因为他们是一起上战场、一起杀敌才混出来的交情。
张盘这种站在战争第一线的军人,而且还是孤悬敌后,面临着巨大压力的军人,他才不会去过多考虑朱由检是什么身份。能帮他一起杀鞑子,就是张盘的好朋友。
而在广鹿岛上,沈有容与朱由检也算有了一定的交情,那是因为沈有容不光是个武臣,还是一位年近70想托付幼子的老人。
若是再年轻个10几岁,或是没有沈寿尧,只怕沈有容也不会轻易与朱由检结交。
这段时间,与徐光启等实学学者以及沈有容和张盘等人的顺利结交,让朱由检慢慢淡忘了自己的身份。
直到此时,朱由检才被眼前袁可立那疏远警惕的神情,彻底唤醒他的身份。
袁可立是什么人?
右佥都御史、兵部尚书兼登莱巡抚。
袁可立现在已经是位高权重、节制一方的封疆大吏了,他要想更进一步就只有升任总督或调回大明中枢任职。而拥有兵部尚书的虚职,又让袁可立一旦进京立即就会成为手握实权的六部重臣。
这样一位前途无限的文臣,怎么会敢与他朱由检这样的藩王走的太近。
还想不想要前途了?
所以袁可立不光不会结交他朱由检,还会瞪大了眼睛,时刻警惕着,时刻准备揭发他朱由检的任何不法行为。就像现在,袁可立的问询明显是在怀疑朱由检想拉拢结交边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