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不伤亡。
只要与后金正式交锋,关宁军的精锐家丁肯定会有伤亡,估计还会有很大的伤亡。
开战,关宁军就要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朝廷给的粮饷和抚恤不可能弥补上他们的损失,关宁军怎么算都不合算。
如此盘算下来,在柳河之战的前夕,关宁军作为雇佣军的本质爆发了。
关宁军彻底的抛弃了孙承宗。
也许因为下定了辞职的决心,孙承宗毫无顾忌的,把他与关宁军的分歧分析的清清楚楚。
听到这里,魏忠贤明白了柳河之战的内幕。
在关宁军明显厌战的情况下,孙承宗还坚持要打,矛盾怎能不升级。当然,若是大明朝廷完全是一个声音的话,关宁军即便再不情愿,他们也只能俯首听命。
可朝廷主政的是阉党,偏偏又与东林党人孙承宗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矛盾,这就让关宁军看到了希望。
而霍维华的联络更加重了关宁军的信心。
魏公公都在明显提防孙承宗了,关宁军还怕什么。
在那些军头眼里,孙承宗想建功立业,那肯定是魏公公不希望看到的。大家先拖孙承宗的后腿,再借这个理由驱逐孙承宗,这不是投靠魏公公最好的投名状。
既然这样想,那些军头当然会毫不犹豫卖了柳河前线的同袍。反正投靠马世龙的鲁之甲和李承先已经不算他们的自己人了。
卖掉马世龙的嫡系,趁没召来后金大军的机会,再借大军奔溃的借口搞定孙承宗,顺便把那个他们一直都很不爽的客将马世龙一起撵走。
既拔除了眼中钉、肉中刺,又讨好了魏公公,多么一举多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