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一所筒子楼内,一位小眼睛,长相老气的年轻男人,看到电视上韦恩的说法,气哄哄的直接摔了杯子。
作为一个电影导演,还是一位已经小有名气的电影导演,赖赖觉得电视上的老外,就如同在电影学院的那次活动一样,依然是在哗众取宠,甚至觉得这个老外没安好心,就是想要误导这边的电影人。
“嘛呢,不是,我说你生哪门子气。”
同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喽公子,伸手推了他一把,弯腰从地上把大茶缸子捡了起来。“这老外说的,我觉得挺有意思,再说了,人家过两天就走了,你要是不爱听,就当一乐不就完了。”
“这家伙不安好心......”
“嘿,嘿,嘿,得了啊,就算你在家里骂了街,人家也听不见。”
喽公子摇了摇头,转过头不在理会身边的好友,继续盯着即将结束的电视节目,看的滋滋有味。
同属京城的另一间筒子楼客厅内,龇着一嘴烂牙抽烟的冯裤子,看着电视呵呵直乐,端起茶几上的大茶缸子,滋熘一声喝了一大口。
“这下说到一些人的痛处了,呵呵,谁疼的跳脚谁难受......”
电视上韦恩的说法已经相当客气了,整体只是在围绕电影产业,在聊着如何学习好来坞成功的经验,短时间内如何制作出人民爱看的电影,说明观众喜欢的重要性,其实最终目的也就是迅速做大自己的本土市场。
但是,这些话背后的含义,听到一些敏感的人耳中,却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潜台词。死抱着所谓的民族传统文化是行不通的,那样的影片除了能够获奖,对电影市场化发展一点用都没有,而且观众还没人爱看。
想想那些获奖的一些所谓民族电影吧,故意以暴露民族文化陋习,这样的审丑妄想走向世界,这样的电影,对市场化的发展真的有用吗?除了那些电影节上咧着大嘴看笑话的老外,能够得到本土大众的喜爱吗?
同样的话,传进不同离场的人耳中,完全就不是一个意思。这人吧,就怕多想,就怕被说到痛处。
在普通观众的眼中,都觉得电视上的这个老外挺接地气,提出的想法也情真意切,谁不想自己国家拍摄大家喜欢的电影呢。
电视上的节目已经走到了尾声,演播室内编导也在掐着点,现在谁也不清楚,韦恩最后聊起那个电影中民族话题,会不会在事后受到大量争议,但至少以他们的角度来看,这个老外说的东西,并没有太出格的地方。
这个节目除去开头的介绍和结尾,中间其实只有十分钟出头,当采访正式结束后,白文萨一边在整理桌上的稿子,一边隐蔽的看了几眼身边的韦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