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看起来也成为必然。
只是谁去联姻的问题。
徐溥面色也有些凝重,二人坐下来,半天没有做任何的沟通。
半晌之后,刘健从外面进来,见二人坐在那不言语,还显得很好奇,道:“是否该早些出宫?免得耽搁了时辰?于乔也快来了。”
徐溥这才起身道:“宾之你不必过于纠结于此,朝中之事也不能靠你一人之力来解决,凡事还是看开。”
毫无意义的劝慰。
在李东阳听来,这更好像是徐溥劝说他要妥协,似乎徐溥支持皇帝的意见,想让他把女儿嫁过去,只是碍于情面不好意思直说。
……
……
皇帝提出婚配的意向之后,之后两天,没再提及相关之事。
似乎要等张延龄回京师,再做定夺,也可能是皇帝在等李东阳最后的答复。
李东阳也选择了沉默,对此事未置可否。
不过于此时,朝中对于有关李东阳跟张延龄要行联姻的事,传得沸沸扬扬,甚至连京师中人都开始知晓此事,坊间也都开始议论。
李东阳突然成为舆论中心,自然也是不厌其烦,同僚有想问询他意见的,他一概都不去应答,最近几日更是避免与人会面和交谈,有意在避开舆论。
却于此时。
张延龄西北军功的消息,更多传到京师。
宣府巡抚刘大夏派出第一批的议定军功之人,已到了白羊口,在清点和查验了鞑靼人的尸体和首级之后,认为并无问题,由刘大夏亲自奏此事,确证了张延龄战功的可信性。
朝廷派去的,兵部协同锦衣卫,到现在还没到白羊口,更没到虎峪口,他们还未做最后定论。
如今看来,想反转张延龄的军功,已难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