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都市小说>我从大秦朝来> 第0804章:禅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804章:禅让(4 / 8)

甚至可以把王位让给他。

反过来说,能不拘一格起用民间人才的君主,才是圣哲明王,才会出现太平至德之世。

说白了就是为了给自己谋出路。

为了配合这个观点的宣传,墨家又编了许多谎话来做“证明”。

比如:

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尚贤中》

你看,舜只是个农夫,帝尧却举用他,让他接自己的班,做了天子,治理万民。

但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五帝纪》的记载来看,传统的五帝系统是有致命硬伤的。

五帝本纪最后几句,他是有交代的。

原来这五帝是从儒书中挑选出来的五帝德和帝系姓。

太史公是这么说的:

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繫姓,儒者或不傳。

到了司马迁时代已经出现了百家言黄帝的局面,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问题是,司马迁要是给他们做传,该听谁的?

要知道司马迁是在董仲舒门下听过课的,但主要是春秋公羊传,老董是公羊大家,干啥都一股公羊味,这事对司马迁的影响是,要以儒书入手。

司马迁调查的结果是,大戴礼记中有讲五帝的,而且它的记载还不像别的纬书中说的那样不雅驯,于是基本照抄了下来。

这不是个不负责任的做法,相反他是用了个二证法,结合书说的,再去实地查考,听取别人口头相传的事迹做对比,在那个时代,大抵算得最科学的办法了。

但太史公距离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有3000年了至少,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到实地去考察商末周初的事情,这去实地考查的话,有成绩么?

更何况古河流改道现象严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