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都市小说>我从大秦朝来> 第0792章:吕氏春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792章:吕氏春秋(6 / 7)

但是所做的工作很多是见不得光的,很多人背后都议论纷纷,因此夏侯婴也需要得到认同,而韩信投其所好。

对于滕公夏侯婴大大地赞美了一番,夏侯婴认定这小子有本事,可以推荐给刘邦,打压一下那群自以为是的将军,同时又可以提升自己的地位,既然是双赢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

言于,拜以为治粟都尉,未之奇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刘邦这个人很慎重,有夏侯婴的推荐,只能说明韩信不是楚军奸细,但是有没有真正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考察。让谁来考察呢?

刘邦选择了萧何,于是安排韩信做治粟都尉,也就是成为了萧何的下吏,让萧何考察韩信的能力。因为在沛县时,萧何就是负责官员的进退,对于人才的选拔和考核很有一套办法。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不我用,即亡。——《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知道萧何在汉军的地位和分量,于是多次主动和萧何汇报工作,表现出了极强的工作能力,因此萧何十分认可韩信的才能。当汉军到了南征的时候,很多人开始逃离,因为他们都不想背井离乡,因此都脱离队伍返回家乡,这时候的刘邦颇有点众叛亲离的意味。

但对于这种现象,刘邦也没有办法。韩信看夏侯婴和萧何多次在刘邦面推荐自己,但刘邦还是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于是便也和这些人一样,离开刘邦另觅他处。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曰:“丞相何亡。”大怒,如失左右手。——《史记·淮阴侯列传》

萧河听说韩信走了,他来不及向刘邦禀报,便骑马去追。有人认为萧何也背弃刘邦逃跑了,便把这件事告诉刘邦说:“丞相大人也走了!”刘邦不禁大怒,突然间感觉到自己十分地无助,本来指望萧何可以在关键时刻支持自己,不想到落难之后他跑得比谁都快。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史记·淮阴侯列传》

萧何两天后回到了汉军军营,在他的力荐下,刘邦准备启用韩信为将。在登台拜帅的那一天,众将都很高兴,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可以做大将,但到了正式拜大讲的时候,这个人居然是名不见经传的韩信,整个汉军里的人都十分惊诧!

很多人认为韩信拜帅,就算是取得了刘邦的信任,但不知道的是韩信真正得到刘邦的认可,是在拜帅之后他和刘邦的一番谈话。他的一番论断,深入刘邦的内心,令刘邦对他大为敬佩,才真正认可他的能力,这个汉军主将的位子才算坐安稳。

有人因为韩信最后被吕雉所杀,便说韩信的情商很低,在我看来不是韩信情商低,而是相对来讲,他的政治敏锐度和情商与吕雉、萧何相比略逊一筹,和刘邦更是不在一个境界。但和其他人相比,却是其他人不能相提并论的。

信拜礼毕,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很懂得说话的技巧,拜帅之后刘邦问他:“萧何在我面前多次推荐,将军究竟有什么理囊妙计帮助我争夺天下呢?”

韩信首先对刘邦的信任表示感谢,然后没有正面回答刘邦的问题,而是反问了刘邦一个问题:“汉王东出争天下,对手是不是项羽?”刘邦说:“当然是他。”

韩信说:“大王认为自己的勇力能不能和项羽相比呢?”刘邦沉默了很久,最终终于说出:“我不如他!”韩信诱导刘邦说出自己不如项羽,其内心并没有战胜项羽的勇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