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朝早有向民间征募贤才的规制。
采取的方式,是征辟制和察举制并行。
前者由朝廷或地方官府,访请名士为官。
荀彧征募郭嘉等人入朝,就是征辟制。
察举制则是由地方州郡向朝廷举荐。
州举荐的人才,称作秀才,郡举荐的则称为孝廉。
刘辩要采取的,并不是这两类。
他是想在大汉朝,推行科举制度。
通过考试博取功名的科举制度,一直到隋朝才真正出现。
唐朝把科举确立为朝廷选才的根本方式。
无论他曾经生活的时代如何评价科举,相比于大汉,隋唐还是先进许多。
普及教育,广泛选才,对于连年战乱贫弱不堪的大汉来说,跨度实在太大。
反倒是采用科举制和征辟、察举并存的方式,更容易被接受。
皇帝提出的选才方式,让荀彧惊的好一会没回过神。
“陛下是要通过考试,征募贤才?”他不太确定的问:“这样成吗?”
“怎么不成?”刘辩问他。
“诏令下达各地,官府选拔人才,但凡有些才能的,已被搜**净。”荀彧回道:“即便开科,应该也没几个能入朝廷的眼。”